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嘎

安嘎

鄂伦春族“乌力楞”家族公社集体狩猎瓦解后出现的一种临时狩猎小组。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篝火堆”或“住在一块的人”。一译为“阿那格”、“昂阿”等。主要在“鹿胎期”、“鹿茸期”、“叫(交)鹿尾期”、“打皮子期”等狩猎季节出远猎时组合,以便相互照顾。届时,“乌力楞”(地域公社)内的猎手自愿结合,组成三四人或五六人不等的若干“安嘎”出猎。狩猎结束,自行解散;下次出猎,再行组织。内选※“塔坦达”(狩猎长)、※“乌纠鲁达”(狩猎长副手)、※“吐阿钦”(炊事员。如猎手家属随往,各自开伙,不另设“吐阿钦”。若只去一个妇女,她必为“吐阿钦”)各一,“塔但达”领导狩猎和主持分配,“乌纠鲁达”协助“塔坦达”管理组内生活等,“吐阿钦”负责打柴做饭,兼管马匹。出猎所用马匹、枪支、弹药、猎刀、粮食、盐、筷子和皮被等,由猎手自备。猎获物按出猎前商定的方式分配,一般由同猎者平均分配(兽肉在“乌力楞”内按户平均分配),有的地区已出现马匹参与计股分配现象。

猜你喜欢

  • 鱼皮衣

    旧时东北满、赫哲等族一种以鱼皮制作的服装。《三朝北盟会编》卷3记载,满族先民金代女真人穿着此衣,后在赫哲族中尤为盛行。一般以大发哈鱼(一作打法哈子或大马哈)皮缝制。此鱼皮色微黄,在阳光下有如文绵一般。

  • 旺沁班巴尔

    ?—1804清代蒙古族王公。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札萨克和硕亲王罗卜藏多尔济长子。初尚郡君、授固山额驸。郡君卒,复尚县主,授多罗额驸。乾隆四十四年(1779),授公品级一等台吉。四十八年(178

  • 裕钢

    清朝大臣。字子维。蒙古镶黄旗人。初历任理藩院誊录官、笔帖式、主事、员外郎等职。光绪七年(1881),赏加四品衔。八年,充西藏随印司员。十年(1884),以办理唐廓交涉案有功,充开导洋务委员。十四年(1

  • 庞勒

    见“庞特勤”(1498页)。

  • 还花

    旧时广西大瑶山瑶族地区盛行的一种迷信习俗。从前该地瑶族认为每家所降生的小孩都是“花神婆”送来的,要使孩子健康成长,都得向“花神婆”表示酬谢,故称。孩子到15岁之前要随着年龄增长举行多次,如当地的“茶山

  •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庆丰收及祈祝来年五谷丰登。在苗历每岁十月(农历约十月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之间)第一个丑日或卯日、辰日举行(各地不同)。有大年、小年之分。第一个丑日为大年,第二三个丑日为小年。大年

  • 搓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

  • 巴达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

  • 湛然居士文集

    书名。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号湛然居士,故以名集。14卷。以诗为主,仅第8、13、14诸卷稍以书序碑记错杂其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编次殊无体例,疑传写者乱之”。书中有扈从成吉思汗西征时所作诗60余

  • 庆陵壁画题字

    辽代契丹小字题字。早年考查辽※庆陵(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北)发现陵内壁画上不少契丹字题字,现集中起来,可辨识出50余字,为契丹文字宝贵资料。今壁画与题字原物已不见,仅存当年照片,甚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