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娘·定埃增

娘·定埃增

?—838

唐代吐蕃名僧,赞普赤德松赞时的参政高僧。又称“娘·定增桑布”。曾获“钵阐布”称号,故又称“钵阐布定埃增”或“钵德娘·定埃增”。初任赞普幼年之师僧,为吐蕃史上第一位赞普的“师长”,深受器重。后助赞普消除障碍,取得政权,并“常为社稷献策”,为赞普献贡纳赋,“忠贞不二”。因持守臣民之礼,遵比丘教规,被吐蕃臣工奉为楷模,被委任为平章政事。与钵阐布勃兰卡贝吉云丹致力于唐蕃和好,参预厘定吐蕃文字,确立吐蕃译经原则,对吐蕃文字的改进和译经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因功绩显著,赞普赤德松赞在拉萨东北之谐拉康寺,特为其树碑以褒其功。碑文两次申明,无赞普下诏,永保其后代官职及诰身名位;有罪不株连后代旁系;其所有奴隶、牧场、草料、园林等,始终由其后代承袭,不没收,不转赠;碑文所记事项,永不得更改。由于积极支持赞普王族及推行佛教,招致政敌仇恨,唐开成三年(838),达磨赞普当权,开始反对佛教,被害,其传承遂绝。

猜你喜欢

  • 兀良哈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一译“乌梁海”,明人称之为“黄毛”。兀良哈为一古老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原始森林中,部分进入南部草地及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战,曾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显赫战功。其东迁

  • 鄂宁

    ?—1770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大学士※鄂尔泰第四子。乾隆举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副都统、侍郎授湖北巡抚,旋调湖南。三十二年,调云南巡抚。任内至普洱(今云南普洱县)办理军务;

  • 古代民族

    古代社会基本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指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即分别存在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他们是

  • 阿布都喇汗

    ?—1669叶尔羌汗国第九代汗。又译阿布杜拉汗、阿布都拉哈汗。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王阿布都、拉失德汗孙。世居新疆。清崇德三年(1638),平息叶尔羌汗国统治集团纷争,恢复东西两部统一,被拥立

  • 巴牙喇

    亦作拜雅喇,满语音译。清代护军的满语 (1621),进攻辽阳时,以红甲配合败明骑兵,又以诸贝勒白拜雅喇败明步兵。天聪三年(1629),太宗皇太极首次征明都,以每牛录巴牙喇8名从征,2名留守。顺治十七年

  • 买楞盖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1佐领。隶左翼。原辖有3苏木。旗众操蒙古语。从事畜牧。多信奉喇嘛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亦辇真

    元朝大臣。畏兀儿人。中书省平章政事察乃第三子。少敏慧。初为英宗御位下必阇赤(书史)。泰定帝(1323—1328年在位)初,任内八府宰相。奉旨护送高丽王王焘归国。天历二年(1329),奉文宗命迎帝兄和世

  • 播州

    古地名。秦为夜郎且兰地。汉属牂柯郡。唐贞观(627—649)中,改播州,治所在今遵义市。宋大观(1107—1110)中,置遵义军。嘉熙三年(1239),置播州安抚司。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为宣

  • 雪不台

    见“速不台”(1840页)。

  • 朵甘思直管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北境。原属朵甘思宣慰司部落,附宣慰司进贡袭职。弘治初自宣慰司析出置司。弘治六年(1493),土官僧人阿答儿等来朝入贡,赐宴并彩缎、衣服等。十年(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