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字海龙摩崖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清代杨同桂《沈故》、近人罗福颐《满洲金石志》、日本安马弥一郎《女真文金石志稿》等书均有录文。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解读最为详尽。本世纪30年代初,古董商邢玉人受沈阳日本医生山下泰藏雇佣前往拓制此摩崖拓片时,在摩崖旁又伪刻了所谓《半截山摩崖》,汉文为:“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并附有20余个不成文句的女真字以藏其奸。归后谎称在此摩崖南30里的海龙、柳河间沟屯旁的半截山又“发现”新摩崖。山下泰藏命其拓制拓片后,遂在学界传开,长期以假乱真。解放后经实地勘察,所谓半截山摩崖就在传世的海龙摩崖近旁,所谓沟屯、半截山等地名,均属子虚之词;再据知情人李文信的揭露和学者们的研究,始判明此乃伪造。现所说“女真字海龙摩崖”,除原传世的真件外,也包括这一伪刻,因为它们同刻在一块大黑石上,同在一个保护亭内。

猜你喜欢

  • 阿力麻里

    见“阿里麻里”(1224页)。

  • 山东学派

    中国伊期兰教两大学术派别之一。产生于清初。创始人为著名回族经师※常志美。志美,字蕴善,山东济宁人。早年在陕西跟※胡登洲的四传弟子张少山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后在山东济宁讲学,所采用的讲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与

  • 狄后

    春秋时周襄王的王后。亦作隗后、媿后、叔隗。出身于赤狄,隗姓。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宋襄公意欲充当霸主,被楚国捕获,华夏诸侯一时无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前639),郑文公企图称霸诸侯,控制东周王室,攻打与

  • 顺宁雄摩布朗族起义

    明宣德二年(1427)二月,雄摩等十五寨布朗族因不堪官府和土官的欺压和征索,聚众起义,杀顺宁(今云南凤庆)十夫长阿茂等并土兵80人。清廷发云南官军、大侯等4长官司及顺宁、鹤庆2府土兵,委都督同知沐昂等

  • 笃婆钵提

    唐时西域康国王,又作笃娑钵提。月氏人,王族温姓。万岁通天年间(696—697),武则天封其为康国王,拜左骁卫大将军。

  • 别乞怜部暴动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至元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蒙古别乞怜部民众,因不堪官吏之征索及驿站之劳役,发动起义,掳走管理驿站的脱脱禾孙(查验官)塔剌海等人,断绝了驿道,阻碍了元廷使臣的往来及物资

  • 泄归泥

    三国时鲜卑贵族首领。※扶罗韩子。父为小种鲜卑※轲比能所杀害(《三国志·鲜卑传》记于魏文帝220年践祚之前;《资治通鉴》系此事于三国魏黄初五年,224年)后,与部众尽归轲比能,获善遇。在其叔※步度根与轲

  • 苏天福

    ?—1863捻军起义将领。一作苏添福,外号苏老天,河南永城县人。回族。幼家贫,务农商。与张乐行等人结捻。咸丰二年(1852),以事入狱,张乐行等率捻军万人围逼永城,得释。翌年,乘太平军入河南,占永城之

  • 鲁经

    ? —1556明朝将领。蒙古族。※鲁鉴孙,鲁麟子。弘治(1488—1505)末,袭祖职指挥使,领庄浪(今甘肃永登一带)本部土军。正德二年(1507),自陈随父有功,升都指挥佥事。父卒,积战功,再迁都指

  • 格吉楞

    见“延福寺”(8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