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女真字海龙摩崖

女真字海龙摩崖

摩崖名。金大定七年(1167)以女真字刻于摩崖上,追述收国二年(1116)在番儿必罕设立谋克事。因位于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小杨树乡庆云堡村,故又名“海龙女真国书摩崖”、“杨树林女真国书摩崖”等。清代杨同桂《沈故》、近人罗福颐《满洲金石志》、日本安马弥一郎《女真文金石志稿》等书均有录文。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解读最为详尽。本世纪30年代初,古董商邢玉人受沈阳日本医生山下泰藏雇佣前往拓制此摩崖拓片时,在摩崖旁又伪刻了所谓《半截山摩崖》,汉文为:“大金太祖大破辽军于节山息马立石”,并附有20余个不成文句的女真字以藏其奸。归后谎称在此摩崖南30里的海龙、柳河间沟屯旁的半截山又“发现”新摩崖。山下泰藏命其拓制拓片后,遂在学界传开,长期以假乱真。解放后经实地勘察,所谓半截山摩崖就在传世的海龙摩崖近旁,所谓沟屯、半截山等地名,均属子虚之词;再据知情人李文信的揭露和学者们的研究,始判明此乃伪造。现所说“女真字海龙摩崖”,除原传世的真件外,也包括这一伪刻,因为它们同刻在一块大黑石上,同在一个保护亭内。

猜你喜欢

  • 朵陇

    见“堆龙德庆”(1978页)。

  •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参见“隅”(2135页)。

  •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 直脱儿

    蒙古国将领。又译赤脱儿、者迭儿。斡剌纳儿氏。※阿术鲁(阿察儿)子。初随父从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以功封千户长。太祖十四年(1219),随从西征,隶皇子窝

  • 耶吉富襄

    参见“栽岩议事”(1843页)。

  • 镇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敦敦河卫,并说清代有敦敦河,今有人据此定其在前苏联境内的阿纽伊河口。

  • 岫岩县

    地名。位于今辽宁省丹东市西部。民国二年(1913)改州置县。辖域东西150里,南北180里。东至哨子河,西接峦古岭,南邻大岭,北至花红峪。周初属幽州。春秋属燕国。秦汉属辽东郡。后汉属元菟,汉末属平州。

  • 佛尔们河卫

    见“甫门河卫”(1048页)。

  • 莫贺咄

    ①见“屈利俟毗可汗”(1546页)。②见“莫何”(1823页)。

  • 察哈泰

    ?—1676清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萨克达氏。世居宁古塔。太宗(1627—1643)时期,屡从征攻明有功。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关败农民军李自成部,旋讨叛镇金声桓,擢太仆寺理事官,并授三等阿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