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道

契丹道

渤海王城赴契丹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契丹为渤海西邻,在震国改称渤海前(713),彼此互相声援以抗唐,又同依附于在契丹西之突厥,渤海人赴契丹必经之路,史称“契丹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出发,沿牡丹江谷地西南行,进入今吉林省境,再西行至今额穆一带,折而西南过黄松甸,约沿今铁路线,经蛟河县城、吉林市北乌拉街,又西北至九台县,渡饮马河后直抵扶余府(今农安县;一说从上京出发,越张广才岭至扶余府),再由扶余府西南行经长岭县(一说经怀德、梨树县等)、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阿鲁科尔沁旗达于辽上京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渤海赴突厥、室韦境也经由此路。

猜你喜欢

  • 叶速该

    见“也速该”(141页)。

  • 李天保

    ?—1461明朝天顺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又作李添保。湖南芷江麻城人。苗族。初因逃赋税,以卖药为名,自湖广入贵州苗境。景泰年间(1450—1456),曾参加※蒙能率领的苗民起义。天顺四年(1460),自称

  • 元末蒙古哈剌赤哗变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兵变。至正二十年(1360),窝阔台汗后裔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乘红巾军进入漠南之机,拥兵数万,屯驻木儿古兀彻,联合诸王谋犯京畿,图以武力胁顺帝禅位。顺帝命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临时强征万名

  • 括里

    金代海陵王末年起义领袖。名又记作瓜里。契丹族。初为咸平府谋克。正隆六年(1161),西北路招讨司译史撒八举行起义,山后四群牧起兵响应,他率部自山后逃归,被咸平府少尹完颜余里野疑为参与起义,家属被捕,被

  • 和夷

    古族名。今哈尼族。《禹贡·梁州》下说:“蔡、蒙旅平,和夷底绩。”北宋苏轼《东坡书传》说:“和夷,西南夷名也。”南宋毛晃《禹贡指南·和夷底绩》下说:“和夷,西南夷。”清代胡渭《禹贡锥指》说:“和夷,涐水

  • 故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一说为故氐道简称。西汉以秦故道县改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关东南(或说在今陕西凤县与甘肃两当县之间)。西晋后废。为

  • 那清安

    ?—1834清朝大臣。字竹汀。满洲正白旗人。叶赫纳喇氏。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道光元年(1821),赴直隶谳狱,升左都御史,

  • 柴册仪

    契丹传统礼仪。早年,于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时举行,开国后沿袭,演化为皇帝登基仪式。相传于遥辇氏阻午可汗时制定。新帝接位,积薪为坛,受群臣玉册,燔柴祀天。具体仪式有两记。《燕北录》载:先于契丹宫内选择9人,

  • 金溶

    清朝官员。字广蕴,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回族。雍正八年(1730)中进士,以刑部员外郎擢山东道监察御史。乾隆帝即位,诏征直言之士,曾上疏陈安民五事,主张轻徭薄赋,守官应以民事为重,巡狩应尚俭朴,并提

  • 白兰王

    ①封爵名。西秦太初三年(390),金城王乞伏乾归以吐谷浑王视连(350—390年在位)遣使贡献,赐以此爵。因吐谷浑据有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一带),故以地为封爵名。同年,视连卒,子视罴继位,西秦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