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战士冢
唐代在南诏阵亡将士合葬墓。俗称“万人冢”。地点在龙尾城(后称下关,今大理市治)龙尾河(今西洱河)南岸,即今下关天宝街南侧、黑龙桥南端。原冢高约3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10米,四周围以长条大青石,“大唐天宝战士之冢”等大石碑立于冢上。天宝十年(南诏阁罗凤四年,751)和十三年(阁罗凤赞普钟三年,754),唐玄宗先后命鲜于仲通、李宓两次出击南诏,鲜于仲通大败而归,李宓全军覆没,两次阵亡将士近20万。※《南诏德化碑》载,唐军“流血成川,积尸壅水,三军败衄,元帅沉江”。南诏收将士尸骨,“祭而葬之,以存恩旧”,表示南诏与唐朝重归于好的愿望。近代存“万人冢”、“千人堆”两处合葬墓。唐白居易诗《新丰折臂翁》亦称之为“万人冢”。明云南总兵邓子龙在该处刻碑曰:“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惟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为世人传诵。后辟为“天宝公园”,重修墓冢,供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