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三等之称。多罗,沿用满语,郡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两合而定此名。册封郡王,授镀金银册,以为延后。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定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十年(1653),列爵12等,改定郡王一子封※长子,待袭郡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定,凡获此高爵者,有属开创帝(汗)业的功封,亦有属帝室中亲贤的恩封。功封者即以其长子反复承袭郡王;恩封者则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辅国公截止,即以此等公爵世袭罔替。郡王,正妻以封福晋,又封侧福晋3人。制以其正福晋一子出封长子或以降袭一等,在未封、未降袭之前,例与正福晋余子同授应封之爵;正福晋余子,初封一等镇国将军;侧福晋之子,初封三等镇国将军;别室、所居妾媵之子,初封三等奉国将军。封前,例需考以满语、马步射,以优、平、劣决定其应封、应降或暂时停封,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回部(维吾尔)和藏族中,亦封有此爵,以蒙古者为多。

猜你喜欢

  • 虎喇哈赤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虎喇哈、和尔朔齐哈萨尔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阿尔楚博罗特(纳力不剌台吉)独子。驻牧于辽东边外辽河河套一带。初众不满千人,但勇敢善战。与泰宁卫首领花大联姻,获其鼎力

  • 朝堂制

    十六国时期北凉制定的纲纪制度。玄始元年(412),沮渠蒙逊即河西王位,设置百官,分领军政。后以官制草创,纲纪不振,朝臣多违宪制,不遵典章,黜陟乏制,清浊共流,人无勤竞之心,苟且度日,遂命征南将军姚艾、

  • 彭象乾

    明代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养正长子。万历二十七年(1599),随舅冉御龙征四川播州有功,旋袭宣慰使。四十七年(1619),奉调亲率5千土兵援辽抗击后金兵。次年,加指挥使

  • 盐井

    地名。位于澜沧江东西岸。因有盐泉百余,故名。东界巴安、南连云南阿墩,西接杂瑜,北临宁静界。旧归乍丫呼图克图管辖,历以毕吐小河为藏界。光绪三十三年(1907),盐井河西腊翁寺喇嘛举兵反清,被平定,后改流

  • 党坝土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其祖阿丕原为杂谷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土舍杂旺随清军征金川有功,授长官司,嘉庆元年(1796),土司根噶斯丹增姜初,曾随军镇压苗众。土司尔拉瓦死后

  • 以火除灾

    古代蒙古社会习俗之一。蒙古人素敬火,认为火能净化万物、祓除不祥。当使者或藩王觐见时,其本人及所携礼物必须在两堆火之间通过;凡贡品及宫廷所用之物,必经巫师以火净化;人死后,死者生前所用物品以及其亲属,均

  • 刀暹答

    1351—1413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坎长子。明洪武二十四年(傣历753年,1391),父卒继职,任宣慰使。时领地扩展至勐勉(普洱),分封诸子世守

  • 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绥察地区党的领导机关。1941年3月,由于绥远敌占区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向东发展的需要而成立。领导绥远、察哈尔地区党的工作。白如冰任书记,白成铭任组织部长,王聚德

  • 福全

    ?—1703清朝亲王。清世祖※福临次子。康熙六年(1667),封裕亲王,参与议政。十一年(1672)十二月,疏辞,获允。二十二年(1683),扈从太皇太后幸五台,至长城岭而还。二十九年(1690),以

  • 月鲁不花

    1308—1366元朝大臣。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赤老温后裔,脱帖穆耳子。顺帝元统元年(1333)进士,任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镇守官)。首倡建孔子庙,请名儒掌教。至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