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固始汗

固始汗

1582—1655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一说指头缠白布信仰伊斯兰教部众居住的城市)之4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四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之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图授以“大国师”称号。自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1606—1636),率所部与杜尔伯特首领达赖台吉游牧于恩巴河和喀拉库木河一带,后徙额尔齐斯河支流托波河流域。崇祯七年(1634)冬,与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远征哈萨克,获胜。九年,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的需要,应西藏黄教代表人物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从塔尔巴哈台经伊犁和塔里木盆地,于次年抵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地。十一年,至拉萨会见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和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为“佛教护法王”)尊号。蒙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 (“国师·护法汗”)。十三年(1640),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同年,出席卫拉特和喀尔喀领主大会,共同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翌年,兴兵入卫藏,击溃第悉藏巴军队。十五年,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汗驻守拉萨,以第六子多尔济佐之。竭力扶持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并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授予“班禅博克多”(睿智英武)尊称。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理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自己委任,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严厉镇压藏巴汗拥护者之反抗,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对加强西藏地方和清廷的联系起过一定作用。后病故于拉萨。

猜你喜欢

  • 阿不沙

    即“夹谷清臣”(749页)。

  • 潮尔

    蒙古民间拉弦乐器。亦作抄儿、朝尔,又称锡纳干潮尔(意为音箱呈杓形的琴)。蒙古语音译。从唐宋时期的拉弦乐器胡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已流传民间,蒙文著作《成吉思汗箴言》中有“您有抄儿、胡兀儿的美妙乐奏

  • 田彦晏

    北宋顺州土官。僚人(《宋史》称顺州蛮)。真宗朝时为归德将军、检校太子宾客,知顺州。乾兴初(1022),率党人田承恩等反宋,攻施州。朝廷发夔州兵击之。后上书朝廷,愿还过去所掠金帛、器械、并输粟2千石,以

  • 济什哈

    ?—1662清朝将领。又作济席哈、季什哈。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佐领科里木次子。天聪时任佐领。崇德四年(1639),擢护军统领。五年出征索伦,又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明锦州,战松山。寻驻义山,卫兵屯田。以

  • 袞布扎布

    ①(?—172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诺尔布子。康熙二十九年(1691),朝觐,授二等台吉。附牧从兄乌尔占右翼前旗。三十五年(1696),随清军败准

  • 随丁

    蒙古语称“哈木济尔噶”,意为“随从附丁”。清代被指定为蒙古王公贵族私人服役的人。亦属※阿勒巴图的一部分。清顺治时(1644—1661),为示怀柔与笼络,从箭丁中选出部分人充当蒙古王公贵族的随丁,专为主

  • 支里

    见“纳若”(1266页)。

  • 安丰县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丰州辖县(一说为依郭县),县治故址有说在今吉林省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南惠山镇附近。辽灭渤海后废。

  • 库不林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为“库不忍耶”,系阿拉伯语“至大者”之意。该派自谓明洪武初年由阿拉伯麦加人穆呼引的尼传到甘肃东乡大湾头(今属东乡族自治县)。随当地居民,改姓张,取名张玉皇,字普吉,死

  • 齐天皇后

    见“萧菩萨哥”,(20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