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

回回

①民族名、古国名或伊斯兰教徒之泛称。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用以指称回鹘(即回纥),为其音转。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后,葱岭以西之回鹘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以族名称教名。在《癸辛杂识》和《辽史》等书中,泛指伊斯兰教徒和国家,如※“南蕃回回”、“回回蕃客”、“回回国”、“回回大食部”等。在《元史》、《元典章》等书中,主要指迁居我国之伊斯兰教徒及伊斯兰教,如“回回人”、“回回令史”、“回回寺”、“回回法”等等。其后,在回回人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此词渐由他称变为回回民族之自称。在明清两代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如“回回人”,简称“回人”或“回民”。有时则泛指伊斯兰教和信仰此教之民族,如“回回教门”、“回回教”,简称“回教”。清代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多加称“回”字,如新疆※维吾尔族称“缠回”,甘肃※东乡族称“东乡回”,青海※撒拉族称“撒拉回”,并称新疆为“回疆”、“回部”等。 ②元朝大臣。字子渊。回回人。祖籍康里。平章政事※不忽木子。世为贵族。嗜学能文。初为成宗宿卫,擢太常寺少卿,改太常院使。武宗至大(1308—1311)间,调大司农卿,历山南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淮西廉访使,改河南廉访使,有政绩。不畏权势,抑劣举贤,严惩不法。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由任户部尚书,继拜南台侍御史,改参议中书事。参与议定刑书。泰定(1324—1328)初,奏减漕运粮数,以减轻东南民众负担。授太子詹事丞。升翰林侍讲学士,迁江浙行省右丞。文宗立,任宣政院使。奏请汰僧道,其田与民同赋。历仕数朝,与弟※巙巙皆为当时名臣,被誉为“双壁”。

猜你喜欢

  • 扎铁匠

    ?—1727清代云南威远、镇沅各族反清斗争首领。威远拉祜族。雍正三年和四年(1725、1726)清改威远土州(今景谷)、镇沅土府(今镇沅)为流官,以刘宏度为威沅州同知,后调升镇沅府同知。刘借没收傣族私

  • 天顺

    元幼主天顺帝阿剌(速)吉八年号。1328年9至10月,仅2个月。

  • 亦儿坚

    蒙古语音译。又作亦儿格。《元朝秘史》、《华夷译语》均释为“百姓”。由于各氏族联合体的不断形成,古代蒙古氏族(斡孛黑)经常处在变动之中,不固定,氏族的孤立状况被打破,血缘联系削弱,地域联系加强,人们结成

  • 北宰相府

    见“宰相府”(1949页)。

  • 邓叔子

    ?—555南北朝时柔然末期西部首领。郁久闾氏。※那盖次子、※伏图弟、※阿那瓌叔父。率部居河套西北。北齐天保三年(552),柔然被突厥首领土门击破,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部落四散,阿那瓌子庵罗辰拥众投北齐

  • 陆家扒

    清代云南泸水县秤戛区反封建土司的群众首领。秤戛区瓦丕大竹箩人。傈僳族。乾隆年间(1736—1795),与弟那底扒、妹扒斯巴、那哥妈,因不堪土司剥削压迫,发动群众起义,秤戛及碧江、福贡地区群众纷起响应。

  • 会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北周、隋、唐曾分别改置或改名会宁防、会宁镇、西会州、粟州,后废。北宋初入于西夏,置州。宋元符二年(1099)为宋所取,南宋金据其地,后仍为夏所得,夏亡后地入蒙古。元复

  • 希克

    即“西凯”(690页)。

  • 凤伽异

    唐代南诏王子。又作凤迦异。乌蛮,姓蒙氏。阁罗凤之子。天宝五年(746,一作四年),奉父命使唐,得厚遇。七年(748),入朝宿卫,唐授以鸿胪卿兼阳瓜州刺史,都知兵马大将军。十一年(752),吐蕃授予大瑟

  • 塔克题音卫

    见“塔亭卫”(2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