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伊西达吉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被拥为统帅。因口粮缺乏,率部移居卓尼境内,定居于今卓尼县城柳林镇内外及近郊,即卓尼道。部落从人被称作“掌尕”,分为外12掌尕,内4掌尕。被尊为卓尼藏族始祖。其后裔被称为“些地”(藏文称“姜太”),亦被尊为先祖之一。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被拥为统帅。因口粮缺乏,率部移居卓尼境内,定居于今卓尼县城柳林镇内外及近郊,即卓尼道。部落从人被称作“掌尕”,分为外12掌尕,内4掌尕。被尊为卓尼藏族始祖。其后裔被称为“些地”(藏文称“姜太”),亦被尊为先祖之一。
①(?—1652)清初将领。蒙古巴林部人。卓特氏。初事后金帝努尔哈赤,任牛录额真。天命三年(1618),从贝勒阿巴泰击明总兵张承荫。次年破明总兵杜松于界凡。七年(1622),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
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号观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赴上海,掌时务报馆文牍,业余入东文学社习日、英语,喜读康德、叔本华、尼采著作,思想颇受影响。后历在湖北农业学堂、江
?—1933清末民国初新疆色勒库尔回庄(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伯克。一译“克仑”。塔吉克族。巴巴夏伯克孙。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命继任该庄阿尔钦(阿奇木伯克)。因与清朝政府往来密切,曾先后获
见“西且弥国”(701页)。
唐吐蕃山南地名,即匹播城、勃令驿及青哇(达孜)之别译。参见“勃令驿”(1584页)。
①契丹语音译。“无极”之意。宋人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颇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内有“圣寿铁摆俱可忒”句(见《契
即“弘吉剌”(644页)。
参见“僚人”(2454页)。
1762—1841清代教育家。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字犹人,一字杰夫,又字寿民。嘉庆四年(1799)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散馆出知四川盐源,以丁忧去职。自嘉庆十四年(1809)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
?—172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第四子。初授一等台吉。康熙三十年(1691),随父朝觐,赐冠带、银币。五十年(1711),封札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