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
见“中俄恰克图条约”(302页)。
见“中俄恰克图条约”(302页)。
明代专门记述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的叙事文章。作者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万历年间曾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赴台抗倭,亲临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访问,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回大陆后撰成此文,详记高山族人
?—1720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达孜夏仲拉加热布丹,清代文献称达克杂(咱)。西藏达孜宗人。藏族。属吉雪噶丹巴族系,故又名吉雪达孜台吉。因与第巴桑结嘉措近亲,遂与※拉藏汗不合。康熙五十六年(171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王妃。吐蕃人,属那囊氏。唐金城公主入藏,与赤德祖赞成婚,生子赤松德赞,其无子,妒之,乘去雅隆旁塘宫瞻观金城公主子之机,夺为己有,伪言系其所生。据《西藏王臣记》载,赤德祖赞为辨别真伪,
见“敖洛克腾”(1795页)。
即“焦”(2250页)。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河南伊、洛二水间。周襄王三年(前649),襄王异母弟王子叔带阴谋篡位,引其与伊洛、扬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洛邑(今河南洛阳西),焚东门。襄王出奔于郑,向秦、晋告急。晋惠公伐戎救周。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阿雅噶齐”。《元史语解》释为“执碗人”。据《元史·兵志三》马政款,左手永平等处御位下之孛罗䚟为河西务爱牙赤。
清代官员。又作厄真、阿真、额巾。满语音译,“主”的意思。最初为奴仆对家主,臣民对君主的尊称。后演变为官号。清代八旗制度规定,旗的各级官长分别称牛录额真(佐领)、甲喇额真(参领)、梅勒额真(副都统)、固
?—1653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名和多和沁。绰罗斯氏。※哈喇忽剌长子。一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左右,与父分居,驻牧于额尔齐斯河两岸、亚梅什湖周围。崇祯七年(1634)父死后,嗣位。翌年,达赖
见“舍利畏”(14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