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烈

哈烈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山离。《汉书·陈汤传》讹为山离乌弋。《后汉书·西域传》改名排持。《魏略·西戎传》:乌弋,一名排特。古代希腊人称此城为阿利雅。中世纪时名义利,与汉译名“也里”相近;又名哈利或海利,与“哈烈”近似。为※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东西方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地。1381年,帖木儿占领哈烈,1397年封其第四子沙哈鲁(1377—1447)于呼罗珊,驻哈烈城。1417年,沙哈鲁重新统一帖木儿帝国,以此地为都城。哈烈成为灿烂的波斯文化中心。《明史·西域传》之哈烈,实指从沙哈鲁统治时代起的帖木儿王朝。其国在西域最强大。诸国使并至,皆序哈烈于首。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起,明朝与哈烈曾多次互派使节。沙哈鲁死后,帖木儿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与中国的往来趋于停顿。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灭帖木儿王朝,哈烈同明朝的联系终止。

猜你喜欢

  • 滇行日录

    书名。清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阑泉,江苏青浦人)撰。作者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月初十由北京启程,三十四年三月初五抵腾越(今云南腾冲)。记所见闻,书中山川崖谷之奇,花草景物之胜,杂以缅事传闻,

  • 兀慎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明代汉籍亦译作“兀甚”、“偶甚”等。清代译作“乌古新”、“卫新”、“乌审”等。源于蒙元时期的※“许兀慎”。约明中期,该部分为东西两支,分属※鄂尔多斯和※蒙古勒津(满官嗔,后称土默特

  • 天尊

    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年号。967—977,凡11年。

  • 阖庐

    即“阖闾”(2385页)。

  • 楚臣嘉措

    1816—1837即十世达赖。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内都那布村头人罗桑年札之子。被认定为九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一,被迎到理塘寺,后奉旨迎往拉萨。清道光二年(1822

  • 三执官

    唐代吐蕃职官名。简称“三执”,音译“岑松”。据《德乌佛教史》载,“三执官”例由达氏、娘波氏、垂特氏贵族分任,其职能是:达氏掌管帐篷业,娘波氏掌管铁业,垂特氏掌管禽类业。《贤者喜宴》仅载达氏掌帐篷业,余

  • 平缅路军民总管府

    元代傣族土司。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所在今云南陇川县附近。隶金齿宣抚司,为金齿六路之一。《元史·地理志》:“其地曰骠睒,曰罗必思庄,曰小沙摩弄,曰骠睒头”。即

  • 图鲁拜琥

    ①见“图鲁博罗特”(1438页)。②见“固始汗”(1431页)。

  • 竹书纪年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

  • 辖戛斯

    宋辽金时对柯尔克孜先民之称呼。唐时称黠戛斯。又称黠戛司、纥里迄斯等。10世纪,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受契丹辽朝统治,设“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而在天山西州回鹘政权统治范围内亦有称黠戛司的古柯尔克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