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吐蕃等路为其一,置宣慰使4员。下设同知2员、副使1员、经历2员、都事2员、捕盗官3员、镇抚2员。辖境包括今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藏族聚居地区。有时又称“西番宣慰司”,《元史·世祖纪十四》载,至元三十年(1293)六月,“诏云南旦当仍属西番宣慰司”。旦当地约在今云南德钦藏族地区,当属吐蕃等路。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军民事务。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吐蕃等路为其一,置宣慰使4员。下设同知2员、副使1员、经历2员、都事2员、捕盗官3员、镇抚2员。辖境包括今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藏族聚居地区。有时又称“西番宣慰司”,《元史·世祖纪十四》载,至元三十年(1293)六月,“诏云南旦当仍属西番宣慰司”。旦当地约在今云南德钦藏族地区,当属吐蕃等路。
政治制度名。明朝在赣南畲族地区实行的统治措施之一。又称“十家连坐”。明正德年间(1506—1521) ,赣南畲、汉人民曾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清王朝派王守仁进行军事镇压的同时,又在城乡普遍推行此法。“
①即翟氏,高车六种之一。春秋时赤狄(或赤翟)之裔,以族名为氏。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居中原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因入居内地既久,故史籍常称其为丁零。见于《晋书》者有中山丁零翟鼠、翟斌、翟檀、翟辽、翟钊、翟真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西汉时在氐族聚居区置。又作刚羝道。为※十三氐道之一。属广汉郡(治今四川金堂县东),东汉属广汉属国。在涪水(今涪江)上游,有金银矿。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蜀汉改县,晋废。
见“阿才”(1190页)。
西夏仁宗李仁孝年号。1144—1148年,凡5年。
蒙古语对河流的称呼。清代汉籍文献中多用此称。如伊犁郭勒、吹郭勒、图斯郭勒、塔拉斯郭勒等是。大都原为蒙古各部驻牧地。小河则称为“布拉克”。参见“布拉克”(465页)。
清末民初伊犁富商。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初,因不满清统治阶级压迫,1912年曾慷慨捐助伊犁起义军,对伊犁辛亥革命起了一定促进作用。1917年时拥有资金60—70万。曾以私人财力维持当地物价。后投靠地方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人之靥”,即“酒窝”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熙宗时左司郎中三合者,又有徒单三合、乌古论三合、黄掴三合等。
?—1161金朝王妃。辽阳渤海人。李氏。辽桂州观察使雏讹只之女。天辅(1117—1123)间,被选进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入完颜宗辅(睿宗)邸。七年(1123),生世宗。天会十三年(1135),宗辅死
唐代契丹氏族名。为继※大贺氏后契丹部落联盟核心氏族。因其族人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故亦为这一时期契丹部落联盟的名称。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内讧,开元十八年(730),军事首领※可突于杀亲唐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