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博尔术

博尔术

蒙古国开国功臣、大将。又译孛斡儿出、博郭尔济。阿儿剌氏。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系海都后裔。纳忽伯颜之子。知兵善战。居地邻蒙古部。年13岁,助铁木真追回被盗马匹,结友好。自是,从铁木真充当那可儿(伴当),“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弗从。”(《太师广平贞宪王碑》)当三姓蔑儿乞人袭击蒙古部时,随从逃避于不儿罕山,幸免于难。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部汗后,与※者勒蔑同被封为众官之长,参与运筹。随从统一蒙古诸部,屡救铁木真于危难。庆元五年(1199),受命与木华黎等援救克烈部王罕,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泰二年(1202),战察罕塔塔儿等4部于答阑捏木儿格思。翌年,战克烈部于合兰真沙陀,均有战功。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时,因功封右翼万户长兼千户长,统辖汗庭以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深受器重,被铁木真誉为“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元史》卷119),并命汗子察合台从之受教诲。与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并称“掇里班·曲律”(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太祖二十一年(1226),从征西夏,不久病逝。太宗八年(1236),因功赐其后裔广平路17300余户为分地。大德五年(1301),追封广平王。

猜你喜欢

  • 江孜炮台

    西藏古迹。在西藏江孜县城的宗山上。清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藏族人民为抵抗入侵亚东、江孜的英国侵略军,据此抗击,炮台前崖筑有豪沟等防御工事。同年七月,被英侵略军炮火毁坏,今只有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

  • 牛录额真

    清代官名。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辄接家族、村寨组织队伍,每10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起兵时,对此旧有组织形式加以改造,定300人为1牛录

  • 拓跋毛

    鲜卑拓跋部有史可稽之最早酋长。率众驻牧于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一带。史称其“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周围部落,莫不率服。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成皇帝。

  • 新保

    ?—181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都拉喇氏。隶黑龙江镶白旗。乾隆五十六年(1791),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戴花翎。嘉庆二年(1797),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赐号库尔库巴图鲁,旋授佐领。九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噶济格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巴尔鲁克接札哈沁游牧界,南至札木图接接本部中右翼末旗界,北至哈勒占和硕接札哈沁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普尔普车棱族

  • 橄榄坝各族反清斗争

    雍正七年(1729),土民麻布朋杀死侮辱其妻的江西客商,清廷为实行改土归流,借机威胁傣族人民,诬称此事端是云南西双版纳橄榄坝(即勐罕)傣族土司※刀正彦指使。云南总督鄂尔泰遣副将张应宗、参将印名扬前往镇

  • 苑川

    古地名。即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以汉置牧师苑于川内,故名。又以在汉勇士县境内,亦名勇士川。原为鲜卑莫侯氏居地。约东晋初,鲜卑乞伏述延(西秦国君乞伏国仁曾祖)破该部,迁居于此。其孙乞伏司繁立,于东晋废

  • 麦力哥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亦作麦力艮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孙,※不只吉儿台吉子。驻牧于山西偏关外,距明塞六七百里。隆庆五年(1571),明蒙达成封贡协议,受明封为指挥佥事,在山

  • 雅玛如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意为“打记号”。订婚的一种仪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区。男儿成年后,如父母看中某家姑娘,便携带礼物,一起到姑娘家,向其父母提出攀亲要求,如女方父母同意,即热情接

  • 白山寺

    清内蒙古察哈尔地区的寺庙。蒙古语称“察罕乌林苏默”。该寺以印刷出版宗教书籍驰名蒙古,寺的主要收入均用于木版印刷事业。除主要印刷出版宗教性书籍外,还印刷了一些非宗教性书籍。寺内收藏了大量木刻印版。著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