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七条协议

十七条协议

全称《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因共有17项条款,故名。由中央人民政府以李维汉为首的4名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5名全权代表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正式签订。协议的主要内容是: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一切涉外事宜均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实现祖国领土和主权的统一;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西藏内部的团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依据西藏实际情况,发展农牧工商业和民族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必须实行,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等。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人民享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被该协议用法律形式进一步固定下来。

猜你喜欢

  • 韩均

    ?—475北魏大将。字天德。安定安武(今甘肃镇原县西南)人。匈奴破六韩氏(后改为韩氏)。太子少师※韩茂子。善射,有将略。初为中散,赐爵范阳子,加宁朔将军。迁金部尚书,加散骑常侍。兄韩备卒,无子,袭爵安

  • 纥奚勿六跋

    南北朝时期柔然大臣。鲜卑族纥奚部人。北魏皇始二年(397),纥奚部帅叱奴根(嵇根)反魏失败后,部分纥奚人转投柔然,仍姓纥奚氏,或在柔然为官。北魏正始三年(506),奉柔然可汗伏图命,出使北魏,请求通和

  • 读史方舆纪要

    清代地理名著。顾祖禹编撰。130卷。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前成书。作者崇尚民族气节,明亡不仕,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积30余年之力,参稽二十一史及地方志百余种,编成此书。首叙历代州域形势,次及明末

  • 北凉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

    碑刻。清光绪(1875—1908)年间于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出土。碑铭用汉文书写,由中书郎中夏侯粲撰文。共22行,每行47字。上部略有残损,尾记有“监造法师法铠、典作御史索宁”题名。承平三年(445)立

  • 杨赛因不花

    1277—1316元代播州土司。先世山西太原人。汉族,一说乃泸叙州边徼的少数民族。初名杨汉英,字熙载。自先祖杨端据播州始,其为第十七代土官。年5岁,父杨邦宪卒。至元二十二年(1285),随母至京,元世

  • 陈甫

    见“耶律庶箴”(1320页)。

  • 洪基

    见“耶律弘基”(1308页)。

  • 糌粑

    藏语音译,意为“炒面”。藏族人民传统食品。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藏区。其制法:将青稞浸泡或烫洗后,焙熟、磨成面,亦有乾磨而成者。上等的要搓去青稞内皮,精细加工,旧时专供上层官员、活佛和大领

  • 乌泰

    1860—1920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青年时出家为喇嘛。光绪七年(1881),还俗袭爵,任哲里木盟副盟长。十七年(1891),因私将洮儿河和归流河流域的荒地放给蒙户,自由开垦,违

  • 巴拜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杜尔伯特首领※达赖台什孙。初附牧准噶尔部噶尔丹,以属众多为噶尔丹所夺,畏不敢争,怀怨。康熙二十七年(1688),从准噶尔军进犯喀尔喀,抵乌兰布通,谋率众内附,为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