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包尔汉

包尔汉

1894—1989

中国当代社会活动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新疆阿克苏人。维吾尔族。出生于俄国,1912年回到祖国。1930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同时自学突厥学。1933年赴苏联。后回新疆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新疆反帝会民众部副部长。1946年新疆联合省政府成立后任副主席。1949年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同年参加和平解放新疆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省政协主席、省高等法院院长、新疆大学校长、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4年后,连续当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80年增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当选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任和名誉主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突厥语研究会会长和名誉会长。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编辑委员会主任。1985年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曾致力于中国突厥学的研究和发展。除维吾尔语外,通晓哈萨克、塔塔尔等民族语言和德、俄、阿拉伯语。主要论著有《维汉俄词典》、《新疆五十年》、《论阿古柏政权》、《再论阿古柏政权》、《火焰山的怒吼》等。1989年8月27日在北京逝世。

猜你喜欢

  • 七觉士

    亦译“七初子”、“初七觉士”、“七聪慧者”等。是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随莲花生和菩提萨最早出家的7名吐蕃僧人。其名称在藏史中所载不一,《贤者喜宴》记载是:拔赤斯、拔塞

  • 即“䤈僮尸逐侯鞮单于”(2541页)。

  • 广吉剌

    即“弘吉剌”(644页)。

  • 博啰卫

    见“薄罗卫”(2544页)。

  • 米喇兀

    古代蒙古族对祭祀和庆祝仪式的称呼。亦译玛里雅兀特。蒙古语音译。原意为“涂抹”。蒙古旧俗,举行祭祀和庆祝仪式时,涂抹奶油、奶酒、马奶等,以示祝福。孩子出生3日,亦举行米喇兀喜宴。是日,给婴儿洗浴,以皮或

  • 蒙格布禄

    见“猛骨孛罗”(2078页)。

  • 阿木苏

    蒙古族食用的什锦粥。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制法是将稀奶油倒入锅里烧开,加一定的水,待水烧开后,加适量酸奶、红糖、盐和米,以文火熬煮,煮好后加黄油搅拌即成什锦稠粥,味道鲜美可口。一般用来祭神、祭佛

  • 莎儿合黑塔泥

    见“唆鲁和帖尼”(1865页)。

  • 绥远蒙文半月刊

    绥远省政府秘书处刊物。1929年创刊,石印,16开,塞北通讯社编辑。以传达政令、沟通蒙汉关系为宗旨。内容有省闻、蒙闻、公牍、讲演等栏目。每期出400份,分送内蒙古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13旗、各省区政府

  • 手达

    参见“巴嘎达”(4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