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勉语

勉语

自称“”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近百个县的部分山区。海南省的苗族使用的语言属于勉语。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以及近年来逃难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居住的瑶族(或称僈人),他们使用的语言跟勉语基本相同。使用人口约有100万。勉语分布广,小集中,语言发展不平衡,方言间声母、韵母繁简悬殊。一般来说,其语言特点有:声母一般分单纯音、唇化音、颚化音3类,有的方言土语有塞边复辅音声母,这种塞边复辅音声母大都与其他方言的颚化音声母相对应。声母清浊对立,浊声母可以出现于双数调和单数调音节。有送气音声母的方言都有一套清化鼻音声母,送气音声母多出现于汉语借词音节。浊鼻音声母能自成音节。韵尾前的元音长短对立现象正在逐步消失,保存长短元音比较整齐的是a、o两类的韵母,有些方言或土语元音已不分长短。一般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有的方言或土语只保留一η或-n、-η韵尾。有8个调类,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情况相同。变调现象很普遍,一般与构词有联系。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合成词以修饰式的居多,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汉语借词相当多,早期借词单音节的多,现代借词大都是双音节的,一般是政治、文化用语。以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复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远指之别。数词有两套,“十”以上用汉语借词。动词没有自动和使动语法范畴。连词、副词大都是汉语借词,一般人使用不多。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根据词汇、语音的差别和民族自称内在的联系大致可分为勉、金门、标敏、藻敏4个方言。(1)勉方言人口多,分布广,全国有瑶族居住的6个省(区),都有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使用人口约有40万。勉方言又可分为广滇、湘南、长坪、罗香4个土语。广滇土语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区)的63个县,使用人口约有25万;湘南土语分布的于湖南南部的18个县,使用人口约有13万;长坪土语分布于广西蒙山、荔浦、平乐、昭平等县,使用人口约有2万人;罗香土语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罗香乡的几个山村,使用人口约有3000。(2)金门方言,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分布于云南、广西两个省(区)的31个县,使用人口约20万。海南省自称“金门”的苗族语言属这个方言。(3)标敏方言,分布于广西全州与湖南毗连的东山地区,使用人口约有4.6万。标敏方言又可分为东山、石口两个土语。东山土语分布于广西全州、灌阳和湖南道县、双牌等县,使用人口约有3.8万;石口土语分布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石口一带,使用人口约有8000。(4)藻敏方言分布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和阳山县,湖南宜章县也有少量分布,语言较一致;不再分土语,使用人口约有6万。4个不同方言的人相互间能进行简短的对话,但不能自由交谈。

猜你喜欢

  • 习列吉

    见“昔里吉”(1345页)。

  • 瑶斑布

    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其法先以木板二片,镂成各种精美花纹,染时用以夹自织白布,把溶蜡灌入其中,而后去板取布,放进蓝色染缸受染,染后煮布去蜡,即呈现精细的斑花,故名。通常又称“蜡染”,其法流传至今。

  • 益喜策丹

    ?—1742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全称为萨古巴益喜策丹、萨古巴罗桑尊珠,汉籍作色固鼐。藏族。原为班禅卓尼尔。康熙五十六年(1717),拉藏汗与准噶尔军战于达木,经五世班禅调解,未遂。雍正五年(1727),

  • 典客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 好陈

    见“好儿趁”(937页)。

  • 若雍妃

    唐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曾主持建米芒才神殿(《西藏王臣记》作查拉拉康),并雕刻查拉鲁浦地方的大梵神像,当时以食盐作为给工匠的酬报。

  • 嵬名氏

    西夏皇族姓氏。西夏汉文本《杂字》番姓部第一姓。原为党项8部之一拓拔氏。唐代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元昊立国前改此姓,有“近亲的党项”之意。不包括疏族。元代又写作乌密氏或於弥氏。

  • 笃娑钵提

    见“笃婆钵提”(1678页)。

  • 乞儿诺尔

    湖名。辽代称白水泺,金代称白水泊,明代汉文史籍作克儿、圪儿海,清代作奇尔泊、希尔泊。今称黄旗海,位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明初在明朝辖区内,后为东蒙古右翼占据。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将该地封与第三子兀慎

  • 云南史记

    即“蛮书”(2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