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庄
解放前四川羌族地区一种主要地租剥削方式。地主把土地租给佃户,收获时,佃户得将地里产物一半交给地主,这是一种高额剥削。还有一种是不论收成好坏,按预先确定租额缴租,俗称“铁板租”。
解放前四川羌族地区一种主要地租剥削方式。地主把土地租给佃户,收获时,佃户得将地里产物一半交给地主,这是一种高额剥削。还有一种是不论收成好坏,按预先确定租额缴租,俗称“铁板租”。
见“萧瑟瑟”(1999页)。
明代的一种驿站。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4),明政府在北临沙漠,南至居庸,西抵云中,方圆千余里的地方,设暖铺69处,共有房舍831间,每铺相距10里。除沟通邮传,递送官方文书外,还负责接待蒙古
即“罗藏贝丹旦丕仲美”(1426页)。
州名。有2:①南朝梁大同中废儋耳地置,在今儋县西北,隶属广州都督。隋大业中废。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后复置,治所在舍城县境,辖舍城、平昌、澄迈、颜罗、临机五县地。宋开宝五年(972)废,以其地并入
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康熙十三年(1674),以副都统从顺承郡王勒尔锦征叛藩吴三桂至湖广,连败敌将陶继智于宜都县松滋朱家铺。十四年,征叛镇王辅臣,率本旗兵败其子王继正兵于平凉府。三十年(1691),
中国民间特种工艺。清末民初由北京回回民间风筝艺人哈国良所创制,故名。父子相传,已历三代。今传至第四代哈亦奇。分为硬膀、软膀、拍子、长串、长尾、圆径、折叠等数类,200余种。最大可达丈余,最小只有3寸。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境内。为嘉绒藏区较大土司之一,原辖督部、茶铺、四大坝三农业区、一牧业区。其始祖良尔吉,原为杂谷土司之土舍,乾隆十三年(1748),从征金川有功,被封为长官司
十六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前秦建元(365—384)中,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译经。十九年(383),成《阿毗昙八犍度论》。翌年,复成《阿毗昙心论》。后渡江南下,适高僧※道安已逝,遂被
贵州地方志书。清李其昌纂修。其昌字敬伯,四川成都人,时任南笼知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成书。8卷。为南笼府第一部志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赋役、营建、秩官、选举、人物、艺术、外志9纲,共25目,
见“仆骨”(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