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几何印纹陶

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地区均有出土,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属越族早期文化遗物。在印度支那半岛和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有发现,但普遍认为后者是由中国大陆东南地区传播所至。

猜你喜欢

  • 托逊

    即“笃进”(1677页)。

  • 塞尔勒克

    即“色勒库尔”(845页)。

  • 南越

    古族名、古国名。亦作南粤。越人一支。秦汉时主要聚居在以番禺(今广州)为中心的南海郡(今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族人由来说法不一:有夏禹后裔说;越国人南迁说和土著说(多数学者赞成后者)。很早就种植水稻和饲养

  • 喀尔喀左翼部

    蒙古部名。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六世孙格哷森札札赉尔始称所部为喀尔喀。至其玄孙衮布伊勒登,为喀尔喀西路台吉,隶札萨克图汗。清康熙元年(1662),札萨克汗部发生内讧,汗旺舒克被同族罗卜藏台吉额璘沁所杀,部众

  • 伊州

    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依郭州,领县不详(史只载东平府辖5州共18县)。州治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有在该省依兰县附近等说(详“东平府”)。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似被辽太祖迁至今辽宁新民县至开

  • 契汗

    见“契翰部”(1565页)。

  • 韩氏

    匈奴姓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汉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入居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后,韩氏骨都侯驻屯北地(今宁夏吴忠县西南黄河东岸)领部众助汉戍边,御北匈奴。

  • 包头市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孙鸣琴等应包头临时县长刘澍之请,于1938年着手编写,越7年脱稿,包头市大北纸庄印刷。5册,分10卷:卷一地方史:包头沿革史;卷二地方志:疆域、城市、山脉、河流、交通、古迹;卷

  • 富色克摩卫

    见“弗思木卫”(670页)。

  • 叱六手

    见“叱六于”(5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