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武罗五、呷洛捷加等人的倡导下群起反对。会国民党川康军阀邓文富部下团长孙子汶以保护交通为借口,将48户调至大路附近,划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甲组织。附近一些地区受到影响,以曲诺等级为主,包括黑彝统治下的阿加、呷西,共同掀起了反抗黑彝奴隶主统治的斗争。凡取得斗争胜利,把黑彝奴隶主赶跑或杀绝的地方,都相继建立了保甲组织,不论户数多少,通称“四十八甲”,故此称变为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建立此组织者,西昌县有石家乡、大桥区;冕宁县有大平坝、铁厂、拖乌、后山、沙坝、河边乡、南河乡;喜德县有新民窝、则莫村、勒老摩、马黑卓、波罗、半帛、沈干、原野坪、登相营、藤地、中坝、瓦布尔楚、老罗沟、大路呷基、黑陵子等地。有些地方得到邓文富人员、武器的支持。“四十八甲”人户摆脱黑彝奴隶主统治,成为地方军阀管辖的百姓,向邓文富、孙子汶等纳粮,出夫役、当兵,承受的基本上是封建性质的剥削。

猜你喜欢

  • 煨酒

    壮族地区特产名酒。亦称窖酒。产于贵州从江等地。酿造方法独特:把糯米蒸熟后,铺于竹蕈间让其散热,加曲药拌匀,置于瓦缸中发酵,待糯米变甜,香气四溢时,把米糟放入小口坛中,严禁粘着油盐,同时放入适量凉开水,

  •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

  • 李若虚

    约1756—1824清代诗人。字实夫。四川成都人。回族。原籍浙江钱塘,幼时随父入川,为舅父马秋药所钟爱,因又姓马。好咏吟,文才出众,年虽弱冠,即有《梅蕉山房诗课》、《蕉缘轩诗抄》等作品问世。乾隆四十二

  • 钟都赉卫征诺延

    见“庄秃赖”(877页)。

  • 巴鲁忽歹

    即“巴儿忽”(407页)。

  • 岳木忽而

    见“玉木忽儿”(476页)。

  • 泸定

    县名。藏语称“佳桑”,意为“铁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五代孟蜀时,置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安抚司。宋因之,隶雅州。元置六安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鱼通万户府。后改六番招

  • 东科尔呼图克图一世

    见“东科尔·达瓦坚赞”(520页)。

  • 新国

    即“丸都城”(129页)。

  • 萨拉巴噶什

    见“萨尔巴噶什部”(20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