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务府千总

内务府千总

官名。旗缺。清代守卫行宫的包衣官弁。康熙(1662—1722)间设,正六品,副职正七品,委署正八品。率府属兵丁看守行宫,由行宫总管分辖。东西北三路与热河一带各行宫,或设千总几十、兵丁数百(如热河行宫、普宁寺等10庙),或只设委署千总1员、兵仅数名看守。乾隆十一年(1746)议定,以稽察行宫内围,典守陈设,董率扫除为其专责;其外围巡缉,则为提督标下(绿营)汛弁之事(热河、喀喇河屯两行宫外围,后改用八旗兵看守)。该职,可在府属武举人、行宫兵中选补。食俸6年期满,可补授文职内副管领、司库、苑丞等;其人材、弓马技艺中等者,仍令看守行宫。嘉庆(1796—1820)间,将千总份地(即*随缺地) 90亩撤交地方官,以每亩每年折银二钱随其俸银60两一并给与。

猜你喜欢

  • 卜只儿

    见“布智儿”(468页)。

  • 拓跋弗

    ?—294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孙,※拓跋沙漠汗之少子。西晋惠帝元康三年(293),继叔拓跋绰管辖拓跋部。史称其“聪哲有大度,为诸父兄所重,政崇宽简,百姓怀服。”在位一年卒,叔拓跋禄官继之。道武帝

  • 同音

    见“音同”(1718页)。

  • 温达

    ?—1715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费莫氏。初为笔帖式,授都察院都事,迁户部员外郎。康熙中,官佐领、兵部督捕理事。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从皇七子允祜、都统都尔玛主镶黄旗大营。

  • 萨末鞬

    见“康国”(2100页)。

  • 忽剌

    见“完颜文”(1143页)。

  • 土蕃

    即“吐蕃”。敦煌文书藏文卷子将“吐蕃”写作“土蕃”。称“吐蕃赞普”为“土蕃天子”。详见“吐蕃”(765页)。

  • 巴东蛮

    南北朝时巴东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古泛称※荆蛮。※廪君或※槃瓠之后裔。分布在今四川奉节一带。其居地深山险阻,人迹罕至。南朝宋大明(457—464)中,与建平、宜都、天门等郡蛮同举兵。太宗、顺帝

  • 阿西苏恩

    鄂伦春族女皮袍。鄂伦春语音译。※“苏恩”的一种,旧时鄂伦春族妇女的冬装。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长毛或秋季小毛狍皮制作,与男皮袍式样基本相同,但做工较之精细,前后襟不开衩,衣襟长至覆盖脚面。姑娘和青

  • 宣王

    渤海国第十世王大仁秀的谥号。仁秀于唐大和四年(830,一说五年)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仁秀”(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