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务府三旗

内务府三旗

清代以上三旗包衣人组成,供皇宫兵卫、体役之需。京师内府三旗,初隶领侍卫内大臣,后统于总管内务府大臣。每旗设5参领、5满洲佐领、6旗鼓佐领,正黄旗加设2朝鲜佐领,正白旗加设1回人佐领(又加设一“番子佐领”,后改由健锐营管辖)。在36佐领、30*内管领中,共设马甲5千余。又将参领集于一处,设立办事公所,择骁骑校、领催等办理文案。是为内府骁骑营,以守卫、值宿外廷武英殿等31处。内府护军营,亦顺治(1644—1661)时设,递嬗统于领侍卫内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之间,护军多时可达千余,以宿卫内庭顺贞门等12宫门。此外,又设内府前锋营等。包衣兵职为入守禁廷、出司警跸。又以满洲、蒙古、汉军等包衣人丁编成内管领各组织。除以管领下人丁披甲、授官而外,无论男女老幼皆以支钱粮,皆服役于皇家。又以蒙古包衣人于张家口外设立三旗牧群,以管理牧养牛马。盛京三旗,设3佐领,只设马甲近700,司守故宫,司押贡物进京,后统于该处所设内务府总管。内务府三旗生计,优于外八旗之一般旗户。

猜你喜欢

  • 楼船

    古代战船名称之一。有二层或三层故名。春秋时吴、越国有大量制造。《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有)楼船之卒三千,造鼎足之羡”。至汉代时相当发达,据明人茅元仪《武备志·战船》记述汉代楼船称:“船上建三

  • 都哇

    见“笃哇”(1677页)。

  • 储政院

    元朝官署名。掌辅佐皇太子之事。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初立※詹事院掌其事。文宗天历元年(1328),改储庆使司。二年,复立詹事院,未几,改为储政院。设院使6员,正二品,下领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

  • 虎来罕同

    见“太虎罕同”(274页)。

  • 忠室

    西夏职官末品封号。西夏语音“多收”,西夏文《官阶封号表》有“文孝恭敬东南姓官民地忍”称号。下有义平、识睦、益盛、谋便、蔽集等5种。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忽里勒台

    蒙古语音译,又作“忽里台”、“忽邻勒塔”、“忽鲁勒台”、“忽邻勒台”等。《元朝秘史》释为“聚会”。原为氏族部落内部的族众会议。随着阶级分化,那颜贵族阶级的形成,逐渐演变成氏族部落首领、显贵上层参加的议

  • 阿都

    ①珞巴族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对奴隶主的尊称。一作阿岛,珞巴语音译,原意为“爷爷”,转意为“男主人”。 ②崩尼部落古时血亲“类别式”亲属制,即对母系氏族男性的一概称谓,意为“爷爷”。 ③崩尼部落人对岳

  • 侗文

    我国侗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决定帮助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1956年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少

  • 乙典女直部

    以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一作移典部。清文献作伊德,谓蒙古语,令食之意。部民原为长白山星显水(今吉林省布尔哈通河)、禅春河(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之嘎呀河)女真人。辽时签为猎户,迁居高州(治今内蒙古赤

  • 南粤

    见“南越”(15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