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廉田
①始于宋代,即官员俸银之外的职田。 ②清政府按等级分配给新疆维吾尔族各级伯克作为俸禄的耕地。乾隆年间(1736—1795),三品阿奇木伯克给地200帕特满,七品伯克给地30帕特满。嘉庆朝(1796—1820)对伯克制度有所限制,三品伯克减为80帕特满,七品减至10帕特满。但多数伯克都利用职权扩大占地面积。新疆建省后被废除。
①始于宋代,即官员俸银之外的职田。 ②清政府按等级分配给新疆维吾尔族各级伯克作为俸禄的耕地。乾隆年间(1736—1795),三品阿奇木伯克给地200帕特满,七品伯克给地30帕特满。嘉庆朝(1796—1820)对伯克制度有所限制,三品伯克减为80帕特满,七品减至10帕特满。但多数伯克都利用职权扩大占地面积。新疆建省后被废除。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阿奇木首领官。据说在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库车一带,是指衙门下级官员、士兵或警察。
明朝官员。原名七十五。蒙古族。永乐(1403—1424)初,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信任,凡西、北及南方民族之事,悉与闻之,累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赐姓名。永乐二十二年(1424),升锦衣卫
?—397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鲜卑慕容氏。初封开封公。永康二年(397),国君慕容宝出征,受命留守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遭北魏袭击,城中无主,百姓惶惑,被立为主,闭门拒守,击退魏军。继遣军掩击谋叛之
见“纳木河卫(一)”(1272页)。
土族语音译,亦称“卡安过”,意为“领头人”、“总管”。旧时青海互助地区土族对村寨头人的称谓。一般由民众推举产生,或由村民挨户轮流担任。但多由富户充当。任期1—3年。职责是:召集村民商议宗教或其他重大事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驻牧于伊克乌兰河流域今伊克乌兰乡红卫村。原居贵德县黄河南。清咸丰(1851—1861)年间,迁到刚察地区,后分为刚察贡玛、秀乃尔和彭波3个部落,互不通婚。拉卜楞寺大
?—1353伊儿汗国第十三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一说为※铁木哥斡赤斤或※术赤后裔。初驻祃拶答而。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次年,被呼罗珊
古族名。唐南诏时期对布朗、德昂族先民的称谓。分布在开南(恩茅地区)、银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永昌(保山地区)、寻传(云龙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等地。铁桥西北边沿澜沧江(临沧和德宏州的一部分)亦
①辽封爵。清宁四年(1058),耶律仁先由吴王徙封。 ②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大定七年(1167),世宗子完颜永功、明昌元年(1190)世宗子完颜允升先后受封。
书名。清乾隆七年(1742)奉敕撰,二十四年(1759)复命增修,二十六年(1761)书竣。1函10册,36卷。分圣训、典礼、宫殿、经费、官制、书籍等6门。是研究清代满洲宫廷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