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隆笙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浊”,进行改制。以楠木制成柜状,形如夹屏,设两个皮制风囊。柜上竖不同音律的90个紫竹管,管端实以木莲苞,下端植入箱中,横分为15行,纵列6管。柜外另设15个小管作按键,管端实以铜杏叶。笙首为两只木雕孔雀,饰以真孔雀羽毛,中设机关。囊面如琵琶,朱漆杂花,有柄可鼓动风囊。整体高5尺许,箱面雕有缕金枇杷、宝相、孔雀、竹木、云气。底座雕以狮象。凡宫廷大宴之日,置于大明殿下,列于轩陛之间,与众乐并奏。用乐工3人,1人鼓风囊,1人按管键,1人操纵机关。键动笙呜,孔雀应声而舞。此笙一呜,众乐皆作,笙止,众乐亦停。此为我国音乐史上一大发明和珍奇。

猜你喜欢

  • 仲钦南喀桑波

    明代西藏地方官员。藏族。15世纪人。属聂谿卡家族。被帕竹阐化王查巴坚赞委任为乃乌宗本(相当今县长)。迎请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师徒为其根本上师,曾助缘兴建吉祥哲蚌寺,力助举行拉萨传招大法会

  • 奴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嫩秃赤”、“嫩秃兀赤”、“嫩秃兀臣”。《元朝秘史》解为“管营盘的”。蒙古语“嫩秃黑”(即“奴都”,汉译“农工”),意为“营盘”、“牧地”,“赤”意为“司事人”,即管理营盘者。宋

  • 脱库孜吾吉拉千佛洞

    又称三仙洞。位于今新疆阿图什县卡克玛克河岩半山腰间。有洞窟3个,洞口呈长方形。中间一窟洞口高约2米,宽约1.5米,东西二窟洞口稍小。20世纪初遭到伯希和等人的严重破坏,洞壁上至今还留有伯希和等人盗窃破

  • 阿巴赖寺

    黄帽派喇嘛庙。一译阿巴赖吉特。位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支流别什卡河畔(前苏联卡缅诺一哥尔斯克左近)。清顺治十四年(1657)卫拉特蒙古和硕特台吉阿巴赖兴建。由咱雅班第达主持寺院落成仪式,有1000喇嘛参加庆

  • 强羌水越来

    参见“岗岗戍来”(1077页)。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齐老图河,西至特克什布音图,南至依克沙巴尔,北至察罕索郭图。有佐领3。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首领衮布附清,三十年封多罗郡王,子额琳沁于四十九年(1710

  • 贵阳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旧为程番长官司。明洪武(1368—1398)初,置贵州宣慰司,隶四川。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隆庆三年(1569)改为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

  • 横相乙儿

    元代地名。在今新疆青河县南。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定宗)西巡至此,病卒。

  • 弘吉喇特

    明代东蒙古部名。明人亦译作“瓮吉剌”、“土(王)吉刺”。源于辽代及蒙元时期之※弘吉刺,原驻牧于今呼伦、贝尔湖至额尔古纳河一带,与孛儿只斤氏世为婚姻,元代,其封地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东侧)

  • 翁衮马

    蒙古人献给神的马。“翁衮”,蒙古语意为“神”。每逢祭敖包时,吟诵祝辞,以马供奉,在马鬃上系五彩绸带献给神。如果献给神的马眼睛或腿有了毛病就用同样毛色的马来替换,同时给两匹马系上彩绸带。这种马被称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