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白室

八白室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灵堂。亦称八白宫。南宋宝庆三年(1227),成吉思汗率乒征西夏、金途中,卒于六盘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遗体归葬于不儿罕哈勒敦山(今肯特山,一说葬于起辇谷)。为防止后人盗掘,将墓地踏平,不封不树(不留标志),称为禁地或圣地,由兀良哈人世代守护。遗属又建此灵堂,永久保存其住过的斡耳朵(宫帐)及遗物,并作为祭祀成吉思汗的场所,由鄂尔多斯部世代看护,鄂尔多斯部的名称也源于此(斡耳朵的复数)。《大黄史》称:“将如山之白室,竭诚护卫者,乃鄂尔多斯万户也”。蒙古族尚白,由8座白色的大毡帐组成,故称“八白室”。《成吉思汗祭典》云,八白室包括:成吉思汗的白室、忽兰哈敦的白室、古尔伯勒津高娃哈敦的白室、白翁衮马(画像)的白室、保鲁温都尔(马奶桶)的白室、箭筒的白室、缰绳的白室、仓库的白室。入明,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事频繁,汗位争夺激烈。为标榜汗位继承的合法性,称汗者辄在八白室参拜即位,如哈萨儿后裔※阿岱汗、瓦剌首领※脱欢、元裔※摩伦汗、※达延汗、※打来孙汗等均在此参拜即位。东蒙古诸部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前也屡在此誓师或会盟,如嘉靖十七年(1538),卜赤汗召集东蒙左右翼诸部在此会盟誓师,共同讨伐“反叛”的兀良哈万户。旋师后又在此举行庆典,封赏有功人员。八白室可以移动,成化至正德(1465—1521)间,随鄂尔多斯部迁入河套地区,设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初移至伊金霍洛,世代传为成吉思汗陵。每年祭日,远近蒙古人在此聚会,刑白马、白驼祭奠成吉思汗。抗日战争时期,经榆林、延安、西安,移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1949年,迁入青海湟中县塔尔寺。1954年,应蒙古族人民的要求,迁回内蒙古。1956年,在伊金霍洛建成陵园,供人们参拜凭吊。近年来,恢复了传统的成吉思汗祭典。

猜你喜欢

  • 匠军

    元代军兵之一种。《元史·兵志一》:“取匠为军,曰匠军”。随军服役,以资军需。初置匠军千户所统之。英宗至治三年(1323),罢匠军千户所。

  • 敌烈

    ①见“耶律敌猎”(1318页)。 ②见“耶律敌烈”(1318页)。 ③见“萧敌烈”(1882页)。

  • 朝克图台吉

    1580—1637明末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和诗人。亦称却图汗、图蒙肯朝克图鸿台吉、楚琥尔朝克图、青海楚琥尔汗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子※格哷森扎曾孙。初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受佛戒,并在外喀尔喀提倡

  • 蝉封

    汉西域大宛国王。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因兄毋寡被杀,汉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扶立其国贵人昧蔡为王。后大宛贵人相约杀昧蔡,拥其为王。即位后,遣子入侍汉廷,并与汉约定,岁奉献天马2匹。

  • 回疆

    清代地区名。指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清朝称维吾尔人为“缠回”,故名。嘉庆九年(1804)所刊《回疆通志》,即为这一地区的方志。其中包括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

  • 布鲁海牙

    1197—1265蒙古国大臣。又译勃鲁海牙。畏兀儿人。祖牙儿八海牙、父吉台海牙俱以功为畏兀儿大臣。幼丧父,依舅父家就学。善畏兀儿文,尤精骑射。18岁时随亦都护(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附成吉思汗,充

  • 东大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天祝县城土鲁坪与普贯山间之水磨沟内。因位于连城妙因寺以东,故名。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喜饶尼玛初建,后渐兴盛,达隆活佛罗桑尼玛曾任此寺法台。初,先后为萨迦派和噶举派寺院。清乾

  • 乌喂阿布恩

    佤语音译,“乌喂”意为“钱”,“阿布恩”是“妻子”。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对结婚聘礼的称呼。一般以水牛或黄牛计算,一头至数头不等,可以结婚时或结婚后交付,如在西盟的马散等村寨,聘礼一般不是婚前议,而是婚后

  • 西南夷改流记

    滇黔川桂四省改土归流纪事本末。2篇。清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汉族)撰。内容首次对西南四省少数民族进行分类,认为西南所有少数民族归纳起来可分为“苗”、“蛮”二种:“无君长、不相统

  • 李天保

    ?—1461明朝天顺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又作李添保。湖南芷江麻城人。苗族。初因逃赋税,以卖药为名,自湖广入贵州苗境。景泰年间(1450—1456),曾参加※蒙能率领的苗民起义。天顺四年(1460),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