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义学
童学名。清前期为普及一般旗人子弟教育,于八旗官学之外所增办的学堂。原为照顾无力延师及龄学童得以入学而设。康熙三十年(1691),以佐领为单位各创立一学,以称义学。雍正二年(1724),以八旗左右两翼各设两学,一为满汉书兼读,一为专读汉书。六年(1728),扩大为八旗各一所。七年,以汉军子弟学习满书甚属紧要为由,令八旗汉军各设“清文义学”一所。此后,八旗满洲每甲喇(参领)、蒙古每旗亦相继仿设各一所(蒙古生徒兼学蒙古书、蒙古语)。义学特点:生童无限额,年龄亦不拘,无膏火费用供给,学堂经费不充裕,教习中多用闲散官员、笔帖式及前锋、护军、领催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宗弘历以八旗义学徒有虚名,谕令裁撤,惟留清文义学若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