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惹

兀惹

①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吾惹、乌惹、屋惹、嗢(盟)热,或说即※“乌舍”异译。一说其来源于黑水靺鞨兀儿部。史未载其具体所在,一般认为约分布在今绥芬河中上游至乌苏里江流域一带,一说其地包括牡丹江广大山野林区、松花江中游及黑龙江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兀惹城(故址一说为今黑龙江东宁县大城子古城,或说在通河县治附近)为中心,建政权,称乌舍国(一说为定安国)。辽景宗七年(975),黄龙府卫将渤海人燕颇反辽受挫,“走保兀惹城”,始见“兀惹”之名。辽圣宗时(983—1031年在位)时叛时服。贡物有鹰、马、貂等。常与铁骊交战,铁骊将其俘户献辽。统和十七年(999),圣宗迁其部分部众至松花江大曲折处置宾州(治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东小城子),以其首领为千户治之。阿骨打起兵后,兀惹于辽天庆四年(1114)末叛辽归附女真,此后遂不见其名。今有人认为,该部于金代称兀的改,元曰吾者(一作兀者)或兀的哥,清称乌德赫或乌底赫,即前苏联乌德改人的先人,可备为一说。 ②明代四川藏区地名。在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境。宣德四年(1429),兀惹寨喇嘛罗如藏入朝贡马,赐以银钞、彩币表里等。后,其地依例入贡。

猜你喜欢

  • 李克让

    ?—880?唐末将领。西突厥别部沙陀人。祖籍陇右金城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仲弟。少善骑射,以勇悍著称。唐咸通十年(869),随父讨庞勋义军,为振武都校。乾符(8

  • 火鲁火孙

    见“和礼霍孙”(1448页)。

  • 折罗漫山

    见“天山”(216页)。

  • 司各差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值日大头人。由土舍、大头人轮流充任,每次一人,一年一换。1935年后改为半年一换。住在官寨,协助土司处理派差、派款、审讯犯人、调解纠纷等日常事

  • 西宁卫志

    青海省方志。刘敏宽、龙膺撰修。敏宽,今山西运城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任兵备,后以功加按察使。龙膺,今湖南常德人,万历年任监收通判,嗣迁西宁卫同知。成书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后,是青海最早的

  • 塌岗瓦

    清嘉庆年间云南永昌府芒市司(今潞西县)德昂族头人。嘉庆十九年(1814),因芒市傣族土司抢占德昂族水田,分给户那傣族头人,激怒德昂族。遂于是年冬率德昂族民众掀起反对傣族土司的斗争,得到傣族民众的同情和

  • 安德州

    唐宋时期邕州所属羁縻州。治所在今广西靖西县西安德乡。皇祐二年(1050),侬峒首领侬智高在此建立“南天国”。宋、元因之,属来安路。清属归顺直隶厅。

  • 水逻城

    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北朝北周武成至天和年间(559—572),荆州蛮向五子王和信州蛮※冉令贤等起兵,在此固守,击退官军进攻。后城陷,起义失败,冉令贤与子弟俱被杀,骸骨积于其城侧。

  • 溪峒

    亦作“溪洞”。参见“峒”(1646页)。

  • 博罗呼济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新疆识略》等书。《乾隆内府舆图》作博罗胡集尔。设有清军索伦营领队大臣所辖卡伦。位于今中亚博罗呼得依尔河上游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