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俫语

俫语

又称巴琉语,我国俫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的部分村寨中,使用人口约五百余人。据说他们是明朝时期从贵州西南部迁来的。《贵州通志》、《兴义府志》、《兴仁县志》等都有不少记载可以佐证。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和从什么地方迁到贵州西南部的,目前还没有找到可靠线索。俫人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尽管他们中多数人都会说汉语的西南官话和苗、壮、仡佬、或彝等一两种民族语言,但在俫人之间仍以俫语为交际工具。据估计使用俫语的约有500人。俫语内部基本一致,只有个别音位的差别,而没有方言、土语的差别。俫语有如下特点:有51个声母。除单纯声母和腭化、唇化声母外,还有带鼻冠音的浊塞音声母mb、md。带韵尾时,部分元音有长短对立的现象。有i、u、m、 n、 η、 p、 t、 k、 8个韵尾。多数元音都可以跟这些韵尾结合,组成75个韵母。所有音节都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结合而成,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具有区别词义作用的声调。共有6个舒声调,5个促声调。词汇中,单音节和由单音节构成的双音节词占优势。没有性、数、格、体、式、态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基本语序是:主谓一谓语一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面,以名词、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修饰成份一般在中心词之后。俫语的系属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一种语言,也有人认为是仡佬语的一种方言。多数学者认为俫人长期处于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包围”之中,它的语言也必然会受到这些民族语言的影响,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些特殊性。尽管如此,它仍然保留着南亚语系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俫语应属于南亚语系。

猜你喜欢

  • 乌兰察布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四子部落、茂名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四部六旗,在四子部落境内乌兰察布山下会盟,故名。在内蒙古中部,南据阴山,北临大漠,向为通外蒙古必经之路。南部农业发达,北部畜牧区亦为我国著名牧

  • 隆庆二十五族

    见“玉树二十五族” (477页)。

  • 段庆

    ?—约1307元代云南大理第四代总管。亦作信苴庆、段阿庆。白族。大理人。※段实子(一作※段忠子)。至元十八年(1281),随父入觐世祖,被留宿卫东宫。二十年(1283),前任总管段忠卒,翌年继任大理总

  • 必兰纳失里

    ?—1332元朝官员、佛经翻译家。又作必剌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哈密力(今新疆哈密)畏兀儿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幼学畏兀儿文和梵文,后通汉、藏等多族语。研习藏经,博识多才。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

  • 述垒轸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见“述垒”(1347页)。

  • 巴尔浑

    见“巴勒滚”(412页)。

  • 松赞干布

    ?—650吐蕃王朝缔造者。又作弃宗弄赞、弃苏农,亦号弗夜氏。赞普囊日论赞之子。生于雅嫩哲堆园之强巴敏久林王宫。其父为属部叛离的族人毒死后,嗣位。平定内乱,尽杀投毒者。经数年征战,兼并诸部,统一西藏高原

  • 洪亮吉

    1746—1809清代文史学家。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字稚存,一字君直,号北江。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参预修撰《高宗实录》,旋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以直言朝政获罪,谪戍新疆

  • 萨里河卫

    见“撒里河卫”(2494页)。

  • 无溪

    古河流名。又称无水、��溪、��水。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汉置,治在今湖南芷江)。东南入沅水,谓之无口。为五溪之一,据郦道元《水经·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