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三十四部之一,居松州、平州之间,下辖啜勒、速古、腆你、迭里、旭特、悦里等六※石烈(县,一说乡)。入金后,大定年间(1161—1189),其族仍有以伯德氏为姓。
原为※奚族部族名,后作姓氏。为※五部奚之一。据《辽史》,奚于太祖五年(911)为契丹征服。入辽后,是部仍沿此称。至辽圣宗时(982—1031),为三十四部之一,居松州、平州之间,下辖啜勒、速古、腆你、迭里、旭特、悦里等六※石烈(县,一说乡)。入金后,大定年间(1161—1189),其族仍有以伯德氏为姓。
清代皇女之第一等封号。皇女由中宫所出者,封固伦公主,授予金册,品级相当于亲王;其配偶照公主封号,授为固伦额驸,品级相当于固山贝子。固伦公主府,设三品长史一员以理府事,又设头、二、三等护卫等。公主、额驸
?—1739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台吉。又译噶尔丹达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垂库尔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随达什巴图尔归属清朝。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任青海和硕特左翼长。五十
河西回鹘碑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今存甘肃武威文庙内。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蚨。正面为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见“契苾”(1563页)。
见“阿悉结”(1216页)。
?—859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亦作王嵯颠、王苴颠、蒙嵯颠等。一说为白族王氏先祖,一说属乌蛮(彝族先民)。南诏仿唐制,在地方设军政机构六节度,弄栋(在今云南姚安县北)为其一。王氏利用其军政实力,干预朝政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今哈密地区。西至火州(哈喇和卓)、土鲁番,东南界沙州、赤斤蒙古等卫,北连瓦刺。汉为伊吾庐地,唐属伊州,宋隶回纥,元季为威武王忽纳失里(一作纳忽里)辖地。回回(今回族)、畏兀儿(
见“松桃县”(1295页)。
1743—1796清代学者,历史编纂学家。浙江余姚人,字与桐、二云,号南江。乾隆进士。深通训诂,尤长于史学。历充国史馆、四库馆、三通馆纂修官,国史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等官,参与及负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