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代国

代国

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所建政权。简称“”。三国魏时,鲜卑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率领下从漠北南迁,居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一带。至其子※拓跋禄官时,划分为三部,尚处于部落大联盟时期,传至其兄子※拓跋猗卢时,总摄三部为一统,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奴,势渐盛。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并获晋所割陉北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等5县,疆域扩大。晋建兴元年(313),以盛乐为北都,修故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三年(315),受晋愍帝封为代王,置官属,定刑法,初具国家规模,史称代国。拥有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拓跋郁律时,西并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弦上马将有百万”。士马精强,雄于北方,“治兵讲武,有平南夏之意”。东晋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于繁畤(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仿中原之制,始立年号“建国”,置百官,分掌众职,制定法律,规定刑罚,国家进一步制度化。一说代国自此年始。后定都于云中盛乐宫。渐兴农业,屡出兵北击高车,南袭铁弗匈奴等,东自貊,西及破洛那,南至阴山,北尽沙漠,莫不款附,前赵、后燕、前凉等也遣使通好,为其兴盛时期。建国三十九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共传8主,凡62年。淝水战后,前秦瓦解,太元十一年(386),拓跋珪乘机复国,旋改称魏。参见“北魏”(529页)。

猜你喜欢

  • 契丹道

    渤海王城赴契丹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契丹为渤海西邻,在震国改称渤海前(713),彼此互相声援以抗唐,又同依附于在契丹西之突厥,渤海人赴契丹必经之路,史称“契丹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

  • 薄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博啰卫,并将正统后设波罗河卫作博啰河卫。

  • 重熙增币

    “澶渊之盟”后,辽宋关系的重要事件。重熙为辽兴宗年号。“澶渊之盟”(1004年)后,辽宋间友好往来,边境安定。直至重熙十一年(1042),辽兴宗耶律宗真以北宋违澶渊誓书所定“不得创筑城隍,开掘河道”之

  • 乌尔占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察罕斯奇布子。号车臣。驻牧固尔班赛堪。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众归清,游牧茂明安界安苏默图格尔。二十八年授札萨克。三十年(1

  • 岑猛

    1489—1526明广西田州土官。壮族。田州知府岑溥之子。自幼受父母偏爱,意欲让其嗣位。其兄岑猇因失宠怀怨,于弘治十二年(1499,一说十一年)弑其父,猇亦自杀(一说他杀)。以其年幼,嗣位未定。田州土

  • 祖娘节

    即“达努节”(727页)。

  • 宁州土知州

    元、明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宁部置宁州(辖今云南省华宁、通海、峨山一带)后,以当地彝族首领任知州。明初禄威任职。洪武十六年(1383),其弟弄甥赴京朝觐,次年明授弄甥土知州。宣德元年(

  • 依合瓦尼派

    阿剌伯语音译,意为“兄弟”。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清末民初,由马万福(又名马果园,东乡族)为首的十大阿訇所提倡。主张凭经行教,称为遵经派。反对以往伊斯兰教各派中的汉化仪式和思想,反对门宦制度,提倡经堂教育

  • 理塘

    地名,位于打箭炉西。其地四面高山重叠,东界雅龙江,北界瞻对,南界云南中甸,西界巴安。古属南诏,元隶奔不儿亦思刚,明为朵甘都司,属长河西、鱼通、宁远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授理塘土司为宣抚司,辖瓦

  • 吴尔古岱

    ?—1623后金将领。满族。太祖※努尔哈赤之婿。姓纳喇氏。哈达部万汗王台之孙。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率军灭哈达,降其父蒙格布禄贝勒,次年借口杀之,受明廷斥责,努尔哈赤遂以女莽古济妻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