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迪亦纳勒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兀秃术,共3人),使臣献白海青、白骟马、黑貂鼠等物,表示臣服。一说也迪亦纳勒为乞儿吉思一部名,其部主为斡罗思亦难(或称野牒斡伦)。亦纳勒或亦难,为乞儿吉思等突厥语族部落首领尊号,也迪为乞儿吉思地区的显贵姓氏。
蒙古国时期乞儿吉思首领。又译野牒亦纳里。十三世纪初,游牧于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元太祖二年(1207),接受成吉思汗使者按弹、不兀剌招降,与另一首领遣亦里克帖木儿、阿惕乞剌黑两位(一说还有兀鲁惕兀秃术,共3人),使臣献白海青、白骟马、黑貂鼠等物,表示臣服。一说也迪亦纳勒为乞儿吉思一部名,其部主为斡罗思亦难(或称野牒斡伦)。亦纳勒或亦难,为乞儿吉思等突厥语族部落首领尊号,也迪为乞儿吉思地区的显贵姓氏。
旧时蒙古族的祭祀活动。即对所谓“驱邪除恶”的护法女神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初十祭祀,祭时将卡吉得玛与她的男伴德木其格拥抱的裸体双身像,俗称欢喜佛像,大的有8尺高,小的有2
藏语音译,意为“地皮税”或“地方差”。又称“渝差”。旧时西藏江孜地区堆穷(小户)向差巴(支差的人)交纳的差税。差巴领种的差地,所有权属西藏地方政府,需支差。堆穷住在这片土地上,即不支差,又喝此地水、拾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红山寺。在青海民和县。因位于白家藏,故又称白家藏寺。建于清初,原址在一红石山上。道光年间(1821—1850),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等。初为唐尔垣寺属寺,后独立。寺内藏有顺治
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通称。能随编随唱,即兴歌吟,以“冬不拉”伴奏。在哈萨克族聚居的草原上,每逢节日或喜庆日,牧民都要举办“阿肯”弹唱会。每次弹唱,通常持续数日。先由著名“阿肯”独奏“冬不拉”,之后由男女
见“哈兰城卫”(1639页)。
见“把汉比吉”(1062页)。
1622—1699清代青海广惠寺高僧。藏族。生于多麦南部曲科附近之赞莫纳,从散华活佛出家。先后在西藏郭芒扎仓、达仓热哇堆等地聆听教程,学习经法。获林赛噶居学位。按西藏地方噶丹颇章旨意于顺治九年(165
元代伊斯兰教古墓。全称穆尔菲德先贤古墓。俗称“圣人墓”。地在福建福州西郊象山北坡井边亭村。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亭式建筑,方形、坐北朝南,边长8米,四壁高4.6米。基部为花岗石叠砌,墙身为大块青
春秋时长狄与卫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以赤狄潞氏为首的赤狄、白狄、长狄、众狄等北狄联盟发生内乱并分裂。周顷王三年(前616),长狄不满赤狄的役使脱离赤狄,同时进击齐、鲁,被鲁叔孙
?—1807清朝将领。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县)达斡尔族,以族为氏,隶镶蓝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上驷院司鞍从征金川。攻昔岭时,先登,补为蓝翎侍卫。默格尔山之战中,弃战马攀登而上,因功赐扬达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