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舍城
见“乌舍国”(335页)。
见“乌舍国”(335页)。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于今四川省北川县白草河流域。嘉靖二十三年(1544),其首领自称皇帝,设将军、总兵等职,袭击平番堡,虏提督指挥邱仁等数百人。二十六年(1547),巡抚张时彻与都督何卿分3路兵征
307或317—355十六国时期前秦创建者。字建业。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初名罴,字世建,为避石虎外祖之讳,改名健。三秦王※苻洪第三子,骁勇善战,为石虎父子钟爱。东晋永和六年(350)父死,
见“乌古部”(332页)。
土族语音译,意为“炒面盒”、“供献品”。土族民间交际风俗。流行于今青海互助地区。约源自元、明时期。土族招待贵宾时,桌上摆一长宽各约20厘米的彩绘木盒(亦有用圆形木盒的),内装炒面,上装饰酥油花,顶端置
见“阿剌吉八”(1227页)。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北方游牧民族将其猎获后,或驯养为役畜,或宰杀充食,其水囊亦可为沙漠中的行人提供饮水。驼蹄富营养,与熊掌齐名。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
藏语音译,即松耳石,又称绿松石。是藏族常戴的玉石类装饰品。有绿、白、红之分。这种宝石有些出自汉地,有的产于西藏。现广泛流传,男女均佩戴,也多用于装饰各种器物,以示珍贵。佩玉之俗始于吐蕃,并转为官员※章
官署名。理藩院前身。后金、清廷用以管理、控驭漠南游牧蒙古(内蒙古)各部而设。当成立于天聪六年(1632,一说崇德元年,1636)。承政,初为阿什达尔汉、达雅齐塔布囊;其参政,初为尼堪(纳喇氏)、扈什布
唐末奚族部落首领。原附契丹。天祐初年(904),率部分奚众背契丹附唐,徙于妫州(治今河北怀来东南),依北山而居,渐至数千帐,称西奚,遂有东、西奚之分。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12宫下均设抹里。恩州得里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抹里。“※得里”,曾作辽太祖※弘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