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春

乌春

①温都部首领。女真族。居阿跋斯水(今牡丹江安图县至敦化县流段)一带。初以锻铁为业,后因岁欠,率部众归乌古迺(景祖),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既而乌古迺知其遇事果敢善断,命为本部长,送归旧部。辽道宗咸雍十年(1074),劾里钵(世祖)继任联盟长后,与跋黑联合反对劾里钵,拒绝劾里钵联姻结好之请,屡与完颜部作难。与完颜部争购加古部铁甲,扣留完颜部使者厮勒,并谓厮勒曰:“得甲则生,否则杀汝”。得甲后更无所惮。后与桓��、散达联合起兵进攻完颜部,因遇大雨,始作罢。继与斡勒部杯乃联合,举兵于度岭,进至苏素海甸(今黑龙江省尚志县马延镇东南,苇河、亮河一带),因遭颇剌淑(肃宗)火攻,兵败,杯乃被俘。后又以姑里甸(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至沙兰之间平原)兵100多人助纥石烈部腊醅、麻产反叛。腊醅兵败,被擒,麻产逃走,其援兵也多归于完颜部。寻为欢都败于斜堆(今吉林省蛟河县城及退博、新站之间三角地),不久死去。 ②达斡尔族民间诗歌的一种。达斡尔语、满语音译,亦作“舞春”、“午春”,意指叙事诗。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各地达斡尔人中,备受喜爱。出现于清代,初为口头创作,后多用满文传抄。朗诵、说唱均可。四句一段,每句皆押头韵,句与句对称,近似汉族律诗。每首短者十余段,一般为四五十段,长者达百余段。逢节日或农闲之夜,由识文或能背诵者说唱(每村几乎都有人会说唱),男女老幼围坐听。曲调基本固定,内容广泛,有反映生产活动的《放排》、《打鱼》、《农家苦》、《田园诗》,有赞扬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人物《少郎与岱夫》,有讽刺社会不良习俗的《戒酒》、《戒烟》、《戒财》,有记叙达斡尔人巡守祖国边疆的《额尔古纳、格尔毕齐巡边》,还有反映到蒙古草地参加庙会一路见闻的《甘珠尔庙会》等。1953年,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副旗长孟希舜从民间搜集到40首,用满文记音整理油印成册。 ③见“珲春厅”(1794页)。

猜你喜欢

  • 查剌土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查刺土邻为辽道宗※太和宫下之一抹里。“查剌”与“土邻皆可单独构

  • 左所土千户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世英帅众归附,清准其请,仍授土千户职。五十一年(1712),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

  • 素姑

    一作拽剌。五代时期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前首领※扫剌子。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父死代立。与后唐友好,常遣使往来。后唐灭亡前夕,于清泰二年(936),欲背后唐投契丹,得后唐末帝李从珂抚慰。年底,后唐亡

  • 隆吐山哨卡

    西藏地方政府为防止英军越界于境内隆吐山隘处所建巡防住所。英军侵占哲孟雄(今锡金)后,于西藏边境筑路,直至卓木(今亚东)山谷南界,并于边界寻衅,声言带兵进藏。西藏地方政府因英人历次无端闯入边界,派小队藏

  • 乞列迷

    即“吉里迷”(681页)。

  • 清文虚字指南编

    书名。清代蒙古族万福辑著。共2卷。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卷首有序言,卷末附跋文。全书收有大量满文虚字,对字义和用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附有满汉对照的例句,是一本关于满文虚字用法的著作。

  • 汉官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

  • 阔端

    1206—1251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扩端、库腾。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次子。父在位时,受封西夏故地,驻河西,后又得东平路(治今山东东平)47741户为食邑。太宗七年(1235),率右路军征南宋,

  • 通远铺

    元朝传送公文之邮驿急递铺的称谓之一。世祖至元九年(1272),采纳左补阙祖立福谏,以“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一度更名通远铺,后复名急递铺。参见“急递铺”

  • 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

    1937年10月,由绥远地方实力派张钦等发起组织的部队。经阎锡山批准成立。官兵大多为各县保安队,及地、富、区、乡长等。按官兵所在地区分成10路。总指挥张钦,副总指挥潘秀仁、于存灏。总指挥部内设秘书、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