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宝

三宝

?—1784

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乾隆翻译进士。授内阁中书。十三年(1748),随尚书舒赫德往金川办理台务。十六年(1751),出任湖北驿盐道。二十一年(1756),回京,任户部郎中,后受命至北路军营经理达什达瓦游牧。二十四年(1759),任直隶布政使。二十六年,乾隆帝巡幸热河,因未修桥道、未备船夫,降调,以道员职衔往哈密办事。后历任四川、湖北、湖南布政使。三十六年(1771),擢山西、浙江巡抚。任内,对驻防八旗生计、区划建置、边务等均有建树。后擢湖广总督,对钱粮、营伍、防务、河道等多有建言,亦被采纳。四十四年(1779),授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调闽浙总督。曾详勘、监修浙江海塘,颇有成效。一生崇尚宋元理学,曾为上书房总师傅。辑古今储贰事为《春华日览》,以授诸皇子。四十九年(1784),扈从乾隆帝赴热河,以疾归。卒,谥文敬。

猜你喜欢

  • 渤海记

    即“渤海国记”①(2279页)。

  • 棍噶札勒参

    ?—1896清代新疆蒙古族喇嘛僧。一译固帑干札拉参、棍噶札拉参。又名嘉穆巴图多普,法号察罕格根,意谓白活佛。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人。早年在拉卜楞寺学经。清同治元年(1862),至新疆库尔喀喇乌苏布教。

  • 热兰遮堡

    见“台湾城”(649页)。

  • 西宁熟番八族

    青海西宁藏族的俗称。即朱户勒汪什科、鲁仓、折科、阿里克、郭密、的扎、隆武、阿楞8族。多居大通河北、共和县、贵德南部、同仁县、循化县境内。兼营农、牧业,生活习惯接近汉族。

  • 札阿绀孛

    见“札合敢不”(434页)。

  • 詹彬

    清朝诗人。字舜辑,号玉亭。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幼年贫苦,随父就读古寺中。雍正五年(1727)为荐举,授贵州镇远知县,署印江县事。督管军务,惩办贪官豪绅,排解汉苗纠纷,安抚苗民,深得民心,升大

  • 热河省

    参见“热河特别区”(1857页)。

  • 蒙秦睑

    唐代南唐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代人研究,疑为“蒙巂”异写。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至漾濞彝族自治县一带。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又称“番”。黎语。意为“村落”。大多选择在山谷小平原和河谷台地或较为平缓的坡地,一般靠近耕地和河川或溪流附近。黎族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因受耕地面积限制,户数一般在20—30之间,个别也有60—70户的

  • 伏古敦可汗

    一作“伏名敦可汗”,即“豆仑”(9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