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君
战国时楚国封君。为楚顷襄王近臣。封邑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大夫庄辛曾言于楚顷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见《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楚国封君。为楚顷襄王近臣。封邑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大夫庄辛曾言于楚顷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见《战国策·楚策四》。
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三日(1907.4.15)订于北京。凡七款。规定中国政府将日本所造新奉铁路收买自建,建造该路辽东段及吉长铁路所需款项之一半须向日本南满铁路公司筹借,以两路产业及进款作保。
又译歹都王。瓦剌贵族首领。也先弟。名阿巴把乞儿或阿孛伯。明时正统、景泰间,随其兄进兵中原。也先死后,率众西走。天顺元年(1457),联合阿剌知院子昂克秃,与东蒙古孛来抗衡。
春秋卫都。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前629):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战国时名濮阳,仍为卫都。秦置濮阳县。
书名。清吴仪洛编。十三卷。初刊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综合《医方考》、《医方集解》,选录古今成方一千一百八十首编辑而成。卷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一至十二将所收方剂分为补养、涩固、表散、涌吐、
官府文书名。赐酺、戒励百官、晓谕军民时用之。由翰林学士撰文。
官名。维吾尔语音译。新疆维吾尔族旧制,凡官皆曰伯克,且世袭。其职以号别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各城派驻大臣统辖,回疆设官则仍依伯克旧名,惟改伯克世袭制为任命制,并分定额缺、品
清内廷机构之一。在紫禁城内月华门南。旧为清圣祖读书处,后选翰林文人才品兼优者于此办事,或代拟谕旨,或备咨询,或讲求学业。康熙十六年(1677)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供奉内廷,为南书房入值之始
一作蒋文还、蒋文怿。五代时人。著有《闽中实录》。
清代民田之一种。系云南少数民族所有之田地。每亩科粮一升。
官名。唐末、五代为藩镇幕职官,多由藩镇自辟置。宋代改由朝廷除授,选士人充任,用为选人阶官。元丰改制,定为从八品。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阶官,改文林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