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丘
春秋卫都。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前629):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战国时名濮阳,仍为卫都。秦置濮阳县。
春秋卫都。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前629):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战国时名濮阳,仍为卫都。秦置濮阳县。
或作狄牙。春秋时齐国人,名巫。齐桓公宠幸之近臣。官为掌割烹的雍人,又称雍巫。相传曾杀其子,以肉烹为羹献于桓公。管仲死后,与竖刁、开方专权。桓公有六子,即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
书名。北宋张绪撰。十卷。宋初句延庆撰《锦里耆旧传》,记前、后蜀事。绪续其书,起乾德三年(965),迄大中祥符二年(1009)。自平蜀之后,朝廷命令、官吏姓名、政事因革,以至李顺、王均、刘旰起事之迹,皆
?—1842清四川华阳(今成都)人。行伍出身。道光十四年(1834)擢狼山镇总兵。鸦片战争爆发后,从伊里布防镇海,充翼长。二十二年八月裕谦令守金鸡岭,力战御敌。英军大举攻镇海,他力扼炮台,中炮堕海殉难
西魏时地方官员为政之六条标准。文帝大统七年(541)丞相宇文泰欲改易时政,为强国富民之法。苏绰赞成其事,拟定为六条,奏准以诏书施行,称为《六条诏书》,用作牧、守、令、长为政治民之准则。凡不通《六条诏书
1846—1931湖北恩施人,字嘉父、云门,号樊山、天琴。清光绪进士。早年主潜江、江陵书院讲席。光绪九年(1883)起历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地县令。曾入荣禄幕。二十五年起迭任陕西、浙江、江宁等地按察使、
元至元二十年(1283)降遂宁府为州。治小溪县(今遂宁市)。属潼川府。辖境相当今四川蓬溪、遂宁、潼南、安岳、乐至等市、县地。明玉珍省小溪县入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县。
即“公尚过”。
北宋元符二年(1099)筑定边城,后置为军。治今吴旗县西北。政和六年(1116)置定边县为倚郭。辖境相当今陕西吴旗县西南、西北部及甘肃华池县北边一小部分。属永兴军路。金废。
973—1039北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子正。咸平进士。累擢淮南转运使、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及扬州。入京权知开封府,旋复出知杭、通等州及江宁府。曾在淮南和江宁救灾。天圣间,由知河南府
西周宣王时的青铜器。宋代出土,原器已失传。铭文分铸于器与盖上,现仅存器铭一百五十字。铭文前段大意是:官吏们不务政事,致使其僚属、民众发生暴乱,酿成驱逐君长的事件;后段大意是:王教诫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