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捍防守御据点。北魏于各要地置,地位与州等同,以镇都大将或镇将为长官,下设副将、监军及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属; 不置州郡的西、北地区则兼统军政、民政; 与州郡并置地区仅掌军政,若兼所在州刺史则仍兼掌军政、民政;下统军(相当于郡)、戍。孝文帝改制后内地多废,北魏末年北方亦改为州。隋朝沿置,有将、副,分三等。唐朝以防人五百为上镇,三百为中镇,不足者为下镇,皆置镇将、镇副、兵曹参军事、兵曹佐、仓督等属,上镇又有仓曹参军事、仓曹佐等员。凡镇,皆有使、副使各一员;军镇,不及二万人置司马,仓、兵曹参军事; 二万人以上置司马一员,增仓、兵曹参军事各一员; 镇将、镇副防掌捍防守御,且征械甲粮饷,权侵州县。② 节度使辖地。唐朝中后期称方镇,其兵称镇兵。辽、金两朝称节镇。②有课税而不成县之街市。宋朝县置,以监镇官管辖,管火禁并兼酒税之事。大县置十余镇,亦有不置者。镇可升县,县可降镇。①明、清多用于称总兵官。


清代总兵的别称。镇为清末新军的编制单位,一镇一万二千人,由总兵统辖,故称总兵为镇。见《清续文献通考·兵三·常备军制略》。

猜你喜欢

  • 诸般勾当差使

    官名。宋代置于转运使司,备差遣各种事务。

  • 比秩

    官制用语。南朝陈规定戎号 (武官号) 未列入正式品阶者,为确定其待遇,比附正式官职所享有的禄秩,称比秩。如四征将军比秩中二千石。

  • 兵战次监

    官名。南京临时政府设置,见“兵站总监”。

  • 都坐大官

    即北魏时“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泛称。

  • 户部交阯司

    官署名。即“户部交阯清吏司”。

  • 司厉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司厉中士佐官,正一命。

  • 风俗大夫

    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后汉书·王莽传》:“莽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管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

  • 大名府

    北宋陪都。又称北京。仁宗庆历二年(1042),以大名府为北京。其官属有牧、尹、少尹,司录、户曹、法曹、士曹、司理参军及文学、助教。七年,又置北京留司御史台。牧、尹以下官职掌,与开封府全同。尹阙则设知府

  • 参知政事行府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因遣参知政事汪澈督视湖北京西路军马而置。其公事行移依三省体式,遇军期急切事务,难以申请待报者,许随宜措置。设主管机宜文字、提举一行事各一员,提辖一行

  • 提举帐司

    即“提举帐勾磨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