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指挥使

都指挥使

官名。唐末始置。僖宗广明元年(880)为防黄巢军入长安,置汝、郑把截制置都指挥使。又有左右军宿卫都指挥使。五代始置为厢与军之统兵长官,亦有兼领数厢数军者。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卫军神威、雄威、英魏府广捷以下指挥改左右羽林,置四十指挥,每十指挥为一军,每军置一人,分左、右厢。宋朝禁军三衙或军也置,为统兵官。殿前司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任。副都指挥使,辽朝北面边防官各军均置指挥使,以刺史以上充任。南面官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及南面大蕃府官黄龙府南面方州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南面军官各军、侍卫亲军、左右厢均置。金诸府镇都军司置一人,正七品;节镇军置,从七品。掌军率差役、巡捕盗贼、总判军事,仍与录事同管城隍。武卫军都指挥司亦置,隶尚书省兵部。大定二十九年(1189)以武卫军六十人,兵马一人,副都二人其职低,遂置使,复旧。正四品。承安三年(1198)升从三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置武卫军沿之。至元元丰(1264)改侍卫亲军。置官如故。二十六年设枢密院所属京城侍卫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亦置三人,正三品,与达鲁花赤、副使、佥事共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大都屯田诸事。明初置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一人。后改都护府,遂罢。洪武八年(1375)改各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行都司,置为各都司长官,一人,正二品,均用流官,仅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卫所用其首领充任。与同知、佥事共掌一省一地军政。一人统司事,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称佥书。巡捕、军器、漕运、京操、备倭诸务,并选充任。否则只称带俸。羁縻卫所置,掌附辑诸部族,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


官署名。五代时始用作统兵将领之称,其所统为诸将,非仅统一都之兵。宋朝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步军、及各军都设都指挥使。殿前司都指挥使,“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入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鹵簿仪仗,掌宿卫之事。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的都指挥使,其职掌基本与殿前司都指挥使同,辽金元都设此官,均为统军将领。明朝也设此官,简称“都司”,掌管一方军政。见《宋史·职官六》、《辽史·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金史·百官二》、《元史·百官二》、《明史·职官五·都指挥使司》、《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殿前司》、《续文献通考·职官九·兵马指挥使司》。

猜你喜欢

  • 三大殿

    宫殿名。清代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顺治时由太监管理。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由内务府司员一人、内管领一人共同管理三大殿的陈设及洒扫等事。所属有领催六人,苏拉十二人。

  • 县役

    宋朝职役名。包括县吏人、公人,如前后押司、录事、前行、后行、贴司、书手等,分领各种实际事务或杂事。宋代职役的一种。包括吏员与公人,吏员初有押司、录司、录事史、佐史,后又有职级、推司、典书、副典书、手分

  • 鼎官

    殿前武臣。《汉书·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注:“师古曰:夏育,卫人,力举千钧。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

  • 迹人

    官名。①春秋时宋国置。掌田猎时报告禽兽踪迹。《左传·哀公十四年》:“迹人来告曰:‘逢泽有介麇焉。’”②《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王畿内田猎之地政令。《周礼·地官》:“迹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史

  • 阿喇哈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委署参领”。

  • 太府少卿

    官名。北魏孝文帝时始置,为太府副贰,位在丞上,四品上。北齐置为太府寺次官,员一人,四品上。隋、唐、五代员二人。隋初正四品上,炀帝改从四品; 唐从四品上。协助太府卿掌仓储出纳,两京诸市,通判各署事务。高

  • 乘黄署

    北齐、隋、唐、辽太仆寺官署名。参见“乘黄令”。官署名。唐朝太仆寺所属四署之一,掌管供应车辂和驯驭之法。“乘黄”是良马的名字。见《新唐书·百官三·太仆寺》。

  • 职金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职金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属官,负责收受并保管罪人所纳罚金及物品。正二命,下设职金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弓匠协领

    参见“司弓”。

  • 咨报

    官府文书名。又作咨报。唐末、五代及宋朝,翰林学士院有事通知三省及枢密院则用之,而不用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