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胞族

胞族

亦称“大氏族”,是原始社会中介于氏族与部落之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由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联结而成,胞族的职能多半在宗教方面,它有自己的神灵,祭司和节日,举行各自的宗教仪式,部落间发生战事时,各个胞族都作为一个军事单位参加。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中就普遍存在着胞族。传说中的少皞部落有二十四个氏族,其中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等五个氏族就组成一个胞族。黄帝部落最初在北方只有六个氏族,后来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以后,发展为六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两个胞族,每个胞族又各有几个氏族。

猜你喜欢

  • 司几筵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几筵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下设司几筵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几筵”。

  • 官名。西周置。掌舟船。《楚簋铭》: “内史尹氏册命楚”,“司口鄙官内师舟。”官名。西周设置,《楚��》所记有“鄙,官内师、舟”之语(《考古》1981年第2期),为周京之一,

  • 宦者

    ①官名。即在宫内担任职役的阉人。②官署名。西汉属少府,有丞。官名,指奄人在宫中担任职务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属官有……中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后汉书

  • 强弩校尉

    武官名。汉武帝时以路博德为强弩校尉,领兵官,地位略低于将军。见《宋书·百官下》。

  • 第三不领人酋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三不领民酋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 亚卿

    爵名。春秋战国置。比上卿低一等的卿大夫。《左传·文公六年》: “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史记·乐毅列传》:“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官职爵位次于上卿、

  • 将仕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始置,属谒者台,员五十人,从八品,掌出使。唐朝定为文散官,从九品下。宋初因之。神宗元丰三年(1080)废。微宗崇宁二年(1103)置为选人新阶官,取代旧阶、官军巡判官,

  • 三司衙司

    官署名。宋置,属三司。掌大将、军将名籍,按其劳绩等第而定其服役时限。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及内侍都知、押班充任。

  • 鸿胪丞

    官名。南朝梁、陈为鸿胪卿副贰,梁二班、陈八品。北齐置一员,为鸿胪寺处理日常公务的事务官,位次少卿,七品。历朝沿置,亦称“鸿胪寺丞”。隋、唐、五代置二员,隋初正七品,炀帝改从五品,唐从六品上。唐高宗、武

  • 驿将

    掌驿之吏名。北周置,见《周书·韦孝宽传》,掌驿传之事。北周时有驿路、传舍和村驿,官吏办理急事得驰传乘驿。驿将可通称驿帅,也就是驿司,胡三省《通鉴注》说:“驿司,掌驿之吏。”北周时称驿司为驿将,与烽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