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
官名。① 隋朝礼部头司礼部司之长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礼部司事。高祖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升为礼部副长官,以佐尚书掌部事。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②隋朝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之副长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一人,正四品,佐礼部尚书掌部事。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罢,太宗贞观二年 (628) 复置。额一员,正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礼少常伯,咸亨九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称春官侍郎,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佐尚书掌天子礼仪、祭祀、宴享及学校之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兼掌贡举。中唐以后,诸部尚书多为外官兼职,礼部事务实由侍郎主之。五代沿置。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领本职,与尚书共掌礼部事,升为从三品。辽朝置,为南面官。多为加官。西夏亦置,其制不详。金朝置一员,正四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礼部与吏、户二部为左三部,共置侍郎二人。后礼部自立,定设侍郎二人,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设二人,正四品。后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置左、右侍郎,均满、汉各一人,从二品。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典礼院,其称遂废。参见 “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
官名。为礼部主官,地位仅次于尚书。元以前,礼部设一侍郎,元代设侍郎二员,正四品,与尚书共掌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见《元史·百官一·礼部》。明、清设左右侍郎,除佐尚书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外,还兼翰林学士或侍读、侍讲学士。见《明史·职官一·礼部》、《清史稿·职官一·礼部》、《历代职官简释·礼部左右侍郎》。参看“礼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