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

官名。① 隋朝礼部头司礼部司之长官,置一人,正六品上,掌礼部司事。高祖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 (607),升为礼部副长官,以佐尚书掌部事。礼部司长官改称仪曹郎。②隋朝以后中央行政机构礼部之副长官。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始置,一人,正四品,佐礼部尚书掌部事。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 罢,太宗贞观二年 (628) 复置。额一员,正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礼少常伯,咸亨九年 (670) 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改称春官侍郎,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佐尚书掌天子礼仪、祭祀、宴享及学校之政,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兼掌贡举。中唐以后,诸部尚书多为外官兼职,礼部事务实由侍郎主之。五代沿置。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领本职,与尚书共掌礼部事,升为从三品。辽朝置,为南面官。多为加官。西夏亦置,其制不详。金朝置一员,正四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礼部与吏、户二部为左三部,共置侍郎二人。后礼部自立,定设侍郎二人,正四品。明初沿元制设二人,正四品。后分置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清沿明制,置左、右侍郎,均满、汉各一人,从二品。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典礼院,其称遂废。参见 “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


官名。为礼部主官,地位仅次于尚书。元以前,礼部设一侍郎,元代设侍郎二员,正四品,与尚书共掌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见《元史·百官一·礼部》。明、清设左右侍郎,除佐尚书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外,还兼翰林学士或侍读、侍讲学士。见《明史·职官一·礼部》、《清史稿·职官一·礼部》、《历代职官简释·礼部左右侍郎》。参看“礼部”条。

猜你喜欢

  • 用事

    ①掌管某一职事。《曶鼎铭》:“曶,令汝更乃祖考司卜事,锡汝用事。”②当权,执国政。《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 中国航空公司

    民用航空机构。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四月十五日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国航空公司条例》规定,本公司设于南京,所掌事务为:计划发展全国商务、邮务航空事业;投资经营全国商务客货运输及邮

  • 相土

    官名。春秋时吴国置。掌观看土地风水。《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

  • 公府法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始置,属丞相府,东汉改属太尉府。东汉太尉府有掾属二十四人,法曹主邮驿科程事。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置法曹掾、属各一人。三国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相府复置法曹掾、属各一人,秩第七品;蜀

  • 御伯

    “御伯中大夫”省称。官名。北周置,属天官,掌出入侍从;又称御伯中大夫。《通典·职官三·侍中》:“后周初有御伯中大夫二人,掌出入侍从,属天官府,保定四年改御伯为纳言,斯侍中之职也。”

  • 解印

    即辞官,解职去官。《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虞卿度赵王终不可说,乃解其相印,与魏齐亡间行。”

  • 春衣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孝文帝改定内官时,与女酒、女食等视五品。

  • 州军府中兵参军

    官名。《书抄》六九引干宝《司徒仪》说:“中兵参军掌督帐内牙门将及军器,给其事。”《金石萃编》一南朝《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记宁州龙骧府及镇蛮府各有中兵参军一人。北魏亦置,《魏书·高崇传》记高崇之孙儒,

  • 出缺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凡内外官因升迁、调转、降革、病故、守制、休致或告假等因而离开原任官缺,以待另选他人充补之称谓。

  • 小守庙上士、下士

    官名。见“守庙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