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咨议局
官署名。清末置,是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廷筹备立宪,于九月通谕设立各省咨议局。次年六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各省咨议局章程》,由上谕通令各省迅速举办,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九月,各省咨议局宣告成立,并开始召集会议。会议的组成人员为议员。凡本省应兴应举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以及应担负义务等,均在议论范围之内。当时当选的议员多为各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咨议局成为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
官署名。清末置,是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廷筹备立宪,于九月通谕设立各省咨议局。次年六月,宪政编查馆奏定《各省咨议局章程》,由上谕通令各省迅速举办,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九月,各省咨议局宣告成立,并开始召集会议。会议的组成人员为议员。凡本省应兴应举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以及应担负义务等,均在议论范围之内。当时当选的议员多为各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要求改革的人,咨议局成为要求政治改革的讲坛。
即“江苏清吏司员外郎”。
科举制科之一。五代后周世宗时始设,属于吏治类科目。宋太祖时沿置,不论前资、现任职官或是黄衣草泽之士, 均许应诏对策。
官名。北魏、北齐置,为中黄门令副贰。由宦官充任。
西夏官位。西夏语音“尼责我”,中书位之一。
官名。骑马传递讯息的小吏。春秋时齐国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 ‘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官名。见“纳言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为都察院正官,左、右各一人,初正五品,十七年升正四品。建文元年 (1399) 革。成祖即位复置,南京都察院亦置,无左职。佐都御史、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又称“佥院
“著作郎”别称。著作郎的别称。详见“著作郎”。
官名。明朝户部交阯清吏司及刑刑交阯清吏司均置,各一人,正五品。掌本司之事。参见“交阯清吏司”。
即“巴牙喇壮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