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理问

理问

官名。元、明、清三朝理问所主官,掌勘核刑名案件。元朝各所设二人,正四品。明朝各所置一人。初称“正理问”,正四品,后改从六品。清沿明制,为从六品。例以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州判、县丞等升任。


官名。掌勘核刑名。元代行省有理问所,其官有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见《元史·百官七·各省属官》。明代承宣布政使司有理问所,设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见《明史·职官四·承宣布政使司》。清沿明制。见《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各省布政使司》。

猜你喜欢

  • 部落联盟议事会

    部落联盟的权力机关。各部落酋长都是议事会的成员,军事问题和一般重要事项都要由议事会讨论。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时,四岳举鲧治水,尧虽然不同意,但仍服从四岳十二牧的决议(见《史记·五帝本纪》)。尧舜时有“

  • 待制官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选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省,以备咨询政事,为待制官之始。高宗永徽(650—656)以后,以学士、文人待制; 玄宗先天(712—713)时以京“清官”及“朝集使”六品以上,

  • 立法院经济委员会

    国民党政府立法院所设各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委员若干人,掌审议经济方面的法律案。

  • 庶士

    官秩名。新莽始建国元年(后9)更名秩百石曰庶士。东汉复故。1、官名。古代士分上、中、下三等,庶士即下士。《国语·鲁语下》:“自庶士以下。”注:“庶士,下士也。”2、俸级名,王莽改百石俸曰庶士,三百石曰

  • 左演法

    官名。明、清道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道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设,一人,从六品。清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六品。依例升迁右正一,缺出由左演法升补。

  • 八旗都统衙门

    官署名。八旗制度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黄、白、红、蓝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

  • 赎罪处

    清刑部所属机构。无额定职官,由尚书酌派郎中、员外郎、主事数人,在本处办事,掌赎罪事务。凡赎罪案件,均须开列所犯案情,具奏批准后,将应缴银数行文通知户部,令依限期缴纳完毕。

  • 营明堂大将

    官名。北魏置,掌明堂的修建事务。元义以领军、尚书令领之。见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七五《元��墓志》。

  • 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诏举。参见“制科”。

  • 守御千户所

    明朝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不隶卫,直属都指挥使司。设官与一般千户所同,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下辖十百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