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国

王国

1、帝王所统治的国。《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2、诸王的封国。秦末项羽所封诸王之封地。汉初刘邦封兄弟及诸皇子为王。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有太傅辅王,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朝廷。朝廷只为其置丞相,其余诸官皆自置。御史大夫及诸卿,俸皆二千石。景帝惩吴楚七国之乱,遂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减其员;诸官皆由朝廷设置,各王不得自置。至成帝,更令相治民,改太傅曰傅。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政区名。汉初地方政制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诸王分封地区称为王国,是领若干郡的一级政区。自景帝、武帝削分诸侯王国之后,一般疆域均比郡小,王国遂不再统郡而是直接统县。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名义上仍有相当于郡一级政区的王国,但逐渐成为虚封,封国的王不得过问王国政事,仅食封国的租税而已。隋建国后,王爵完全是虚封,连名义上的封国也没有,所封国名均系历史上的地名,虚封中所食的户数的租调,均由国库支给。此后王国遂与地方政制无关。又三国魏时又有一种县王国,即是一种地位相当于县的王国。参见“公国”。

猜你喜欢

  • 内寺伯

    宦官名。隋朝内侍省置二员,正九品上;唐朝加至六员,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官名,隋唐皆置,属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内侍省》:“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 都统处置使

    官名。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置,总诸道兵马,掌察所部善恶,不赐旌节。后行营亦置。又称都统使。

  • 大都规运提点所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秩正四品,隶宣政院。置达鲁花赤、提点、大使、副使各一员。官署名。元宣政院所属有大都规运提点所与上都规运提点所各一,秩正四品。每所置达鲁花赤、提点、大使、副

  • 详明吏理达于从政科

    科举制科之一。宋代设置,属于吏治类科目,于真宗、仁宗时诏举之。

  • ■工局

    官署名。 明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 即针工局。洪武十二年(1379)置,十七年,更定宦官品职,定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二十八年 (1379)改大使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从五品。后渐改

  • 騊駼监长丞

    官名。騊駼是北海所出良马。騊駼监为西汉太仆所属养马诸监之一,置长及丞。东汉省。

  • 节度

    ①官名。三国吴置,使典军粮。《三国志·诸葛恪传》引《江表传》:“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军粮,非汉制也。”② “节度使”省称。③ 节制调度。《北齐书·唐邕传》:“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

  • 左民郎

    官名。西晋分民曹郎置,为尚书省左民曹长官通称,亦称郎中。东晋、南朝以右民郎并入,属左民尚书。北魏复分置,初属左民尚书,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属度支尚书。晋、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北魏孝

  • 衙门

    官署,旧称官署为衙门,也写作“牙门”。《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

  • 造舰总监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中将,总掌海军造舰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