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王国

王国

1、帝王所统治的国。《诗经·大雅·江汉》:“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2、诸王的封国。秦末项羽所封诸王之封地。汉初刘邦封兄弟及诸皇子为王。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有太傅辅王,导王以善,礼如师,不臣。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朝廷。朝廷只为其置丞相,其余诸官皆自置。御史大夫及诸卿,俸皆二千石。景帝惩吴楚七国之乱,遂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减其员;诸官皆由朝廷设置,各王不得自置。至成帝,更令相治民,改太傅曰傅。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政区名。汉初地方政制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诸王分封地区称为王国,是领若干郡的一级政区。自景帝、武帝削分诸侯王国之后,一般疆域均比郡小,王国遂不再统郡而是直接统县。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名义上仍有相当于郡一级政区的王国,但逐渐成为虚封,封国的王不得过问王国政事,仅食封国的租税而已。隋建国后,王爵完全是虚封,连名义上的封国也没有,所封国名均系历史上的地名,虚封中所食的户数的租调,均由国库支给。此后王国遂与地方政制无关。又三国魏时又有一种县王国,即是一种地位相当于县的王国。参见“公国”。

猜你喜欢

  • 九科

    详“太医院九科”。

  • 大梁造

    爵名。同“大良造”。战国秦置。《战国策·东周策》: “石(右)行秦谓大梁造曰”。参见“大良造”。

  • 御药局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秩从五品,隶太医院。原掌两都行幸医药治疗,后分立行御药局,本司专管上都药仓。置达鲁花赤一员,局使二员,副使二员。

  • 奏状

    官文书名。官员向皇帝上奏之文书。宋朝则规定在外官员除前两省、在京官员除上殿奏事和大两省外,不能用札子,只准用表状,称奏状。其末云“谨录奏闻,谨状”。状前和封面用黄纸贴事目。

  • 执膳郎

    散官名号。明洪武十年 (1377) 置,以授光禄司监事中庖人出身者。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

  • 健锐营总统

    官名。清乾隆十四年,设健锐营,驻香山。主官为健锐营总统,掌左、右翼健锐营政令。《清史稿·职官四·健锐营》:“健锐营,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员限(王大臣兼任)。翼长、委署翼长、前锋参领各一人,副前

  • 地保

    乡役名。清代保正的别称,见“保正(3)”。

  • 郎宫

    ① 汉朝对中郎、侍郎、郎中等的统称。亦称“郎吏”。参见“郎”。②南北朝对尚书郎中、侍郎的统称。隋、唐以来泛称尚书都省左、右司及六部诸司郎中,员外郎。

  • 祠祀掾

    官名,汉置。东汉常山国元氏县置祠祀掾史,掌祠祀诸事,掾为正,史为副。见《隶释·三·无极山碑》。也有人认为祠祀掾为郡佐吏。

  • 御史台主簿

    官名。西汉始置,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魏、晋以来不置,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置,员二人。唐朝沿置,员一人,从七品下,掌御史台印及受事发辰,勾稽省署抄目,查其失误。五代因之。宋初沿置,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