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清浊

清浊

官职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有清、浊之分,士族高门只出任与自己身分相适的“清官”,寒门则只能任“浊官”。由浊官迁任清官,则可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故当时“其官唯论清浊,从浊官得微清,则胜于转”(《隋书》卷二六《百官志》上)。这一时期仅西魏、北周时官不分清浊。北宋时清流指进士出身及带职人,浊流指恩荫及杂流入仕者。哲宗元祐三年(1088)为甄别资品,寄禄官自朝议大夫至金紫光禄大夫并分左、右两阶,进士出身及带职人,转至左朝议大夫迁左中散大夫,为两阶; 其余人转至右朝议迁左朝议大夫,再转右中散大夫迁左中散大夫,为四阶。其后,以人言省去,不再分清浊。参见“清官”。

猜你喜欢

  • 小司徒上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次官,多省称为“小司徒”,员二人,佐大司徒卿掌民户、土地、赋役、教育、仓廪、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北周依

  • 太史院判官

    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五品,员额二人。掌理太史院内部事务。

  • 史臣

    即史官。晋潘安仁(岳)《马汧督诔序》:“亦命史臣班固而为之诔。”唐代杜甫《哀司徒李公光弼》:“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

  • 州沙门统

    州僧官名。北魏时州僧官有沙门统,《金石萃编》卷三十载东魏时建立的《敬史君碑阴》题名有“颖州沙门统慧元、昙永”,“司州沙门统道镡”等。《魏书·食货志》中的“州统”即是沙门统的简称。北齐时州亦置沙门统,《

  • 司刺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司刺上士佐官,正二命。

  • 禁省

    设在禁中的官署,如少府、卫尉等。禁中,即宫廷中。因宫廷禁卫森严,故称禁中、禁内。省是官署名称。《后汉书·皇后纪·阎皇后》:“(耿)宝及其党与中常侍樊丰……永壻黄门侍郎樊严等,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

  • 侯氏

    即五等爵的侯爵。王莽以公氏作牧,侯氏作卒正,伯氏作连率,子氏作属令,男氏作属长,无爵者为尹。参看“侯”条。

  • 漏刻生

    杂任职名。隋始置,属秘书省太史曹,掌习漏刻之节,以时唱漏。唐沿置,属司天台。员额四十人,都由中、小男充任,一定时期以后,转补为典钟、典鼓。

  • 职金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掌理有关金、玉、锡、石、丹砂、空青的戒令。北周依《周礼》之制置职金中士、正二命;职金下士,正一命。隶属于秋官府掌朝下大夫。

  • 永宁署令

    官名。三国魏置。齐王曹芳时为郭太后宫属官,由宦官充任。见《三国志·夏侯玄传》。官名,三国魏置,掌永宁宫诸事。永宁署,即永宁宫之官署,其长官称令。齐王芳即帝位时,称郭太后为永宁宫。《三国志·魏书·夏侯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