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步军统领衙门

步军统领衙门

官署名。简称“步军营”。清朝负责京师警卫、稽查之机构。以官署设于北城,又称“北衙门”。初为正二品衙门,设步军统领及左、右翼总尉各一人,专管八旗步兵。康熙十三年(1674),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三十年兼管京师绿营之巡捕三营 (南、北、中)。雍正七年(1729),始简部臣一人办理刑名,并定为“步军统领衙门”。乾隆四十六年(1781),增巡捕营为五营(南、北、中、左、右)。步军统领始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升为从一品衙门。其职掌为,对京师地面实行分汛防守,稽查出入,严行门禁,缉捕追逃,审断案件,编查保甲,发信号炮,颁布禁令等。长官即步军统领。下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所辖军队,一为八旗步军营,兵额二万一千余,一为巡捕五营,兵额一万一千余,共计三万二千余人。八旗步军营设有翼尉、帮办翼尉、协尉、副尉、步军校、委署步军校等官。巡捕五营设有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官。分管所辖营众。此外,尚设白塔信炮总管一人,掌鸣炮报警事。


官署名。清代特设,其长官称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在清初唯称步军统领,专管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兵。到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又兼管绿营巡捕三营事务(初有南北二营,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添设中营,原由兵部督管)。始名为“提督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到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巡捕营又增加兵额,改为中、南、北、左、右五营,其统领官的衔称中“巡捕三营”亦改为“巡捕五营”。故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所统军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八旗的步兵,组为步军营,有步军二万一千余人;另一部分是京城绿营的马步兵,组为巡捕五营,分马兵、战兵、守兵三种,员额有一万一千余人。八旗步军与绿营军巡捕五营的职掌都是分讯防守、稽查。其分工如下:八旗步军防守城内,并调一部分官兵(步军校四十人、步军三百二十人)专任缉捕之事。巡捕五营掌防守外城及京郊地方。内外城各城门另设官兵驻守,管理门禁事务。内九门设城门领、城门吏、门千总各十人,均为满洲籍;外七门设城门领、城门吏各七人,门千总十四人均为汉军籍。此外,并有专管信炮的官兵,以信炮总管一人统辖之。步军统领衙门的职掌,除上述防守、稽查、门禁缉捕等事务之外,尚有断狱、编查保甲、执行朝廷各种禁令(如官民住房与车服是否违制,内城不许开设戏院,不许刊行淫词小说,夜间不得在街上行走等),以及救火、巡夜诸事。从职掌看,步军统领衙门兼具北洋政府时期的警备司令部与京师警察厅两个官署的职权。因其职务重要,故步军统领一职,须是部院亲信大臣才能充任。至于步军统领衙门的设官,在步军统领之下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主事各三人,掌理章奏文移及审理词讼;司务所司务一人,掌稽察簿籍及关支俸饷事务;笔帖式十八人,学习笔帖式若干人, 经承四人, 协助办理章奏文移及管理档案事务。其领兵之官,八旗步军营有翼尉二人(左右翼各一人),帮办协尉二人(左右翼各一人),协尉、副尉各二十六人,步军校三百三十六人,委署步军校七十二人。巡捕五营设副将一人(统领中军),参将、游击、都司各五人(每营各一人),守备十七人,千总四十六人,把总九十二人,外委二百零五人。步军统领衙门设在城北,因其审理案件如同刑部,当时人们称之为北衙门,意指设在南城的刑部为南衙门。步军统领衙门尚染有明代锦衣卫镇抚司的余习,其所属番役往往借缉捕侦查为名,滥用刑罚,为害不浅。

猜你喜欢

  • 通进司

    见“通进银台司”。官署名。宋置,属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外。见《宋史·职官一·通进司》。

  • 集注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拟差遣的一种方式。吏部及转运司每季注拟一次,称集注,又称四时选。宋代注授官员差遣的方法之一。吏部四选,川广定差等注授选人差遣窠阙,每季注集一次,故亦称四时选。

  • 户部税关

    清代户部所属的税收机关。清制以征收百货税的税关归属户部,称为“户关”。据《光绪会典》卷二十二与《光绪会典事例》卷二三五所载,户关分设于以下各处:京城有崇文门、左翼、右翼;直隶有通州、天津关、津海关、山

  • 庶仆

    唐代配备给官员的服役人员。《通典·职官十七》说:“凡京司文武职事官,……六品以下给庶仆:六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人。”开元中准钱发给, 为官员月俸的组成部分。

  • 堕长

    官名。春秋时越国置。军吏。《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乃命五板之堕长高习之,教军士。”

  • 使馆

    外交使节在所驻国的办事机关。大使所驻的称大使馆;公使所住的称公使馆。外国在中国设使馆,中国在外国设使馆,均从清朝末年开始。见《清史稿·职官六》。

  • 雅乐都

    官名。东汉置,负责雅乐的制作,并指导其演奏。《晋书·乐志上》: “仅自东京大乱,绝无金石之乐,乐章亡缺,不可复知。及魏武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能识旧法,以为军谋祭酒,使创定雅乐。”

  • 田禄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采田俸禄。《礼记·曲礼下》: “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 汉忠将军

    将军名号。东汉初置。光武帝时有汉忠将军王常,见《后汉书·王常传》。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光武帝纪》:“汉忠将军王常为横野大将军。”

  • 知弹侍御史

    官名。唐置,属御史台台院,员额一人。御史提出的弹劾事件,都须经过台的长官署名。凡属大事,由长官另用方幅上奏,小事则只在御史的疏末署名押奏。知弹侍御史即为协助管理此项事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