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战国诸郡

战国诸郡

政区名。据杨宽《战国史》附录一《战国郡表》所载,魏国有:河西郡、上郡,均为魏文侯时置;河东郡,为抗秦而设;方舆郡、宋郡,原为宋地,齐破宋后属齐,魏取其地后设郡。赵国有:上党郡,魏分晋上党地置:雁门郡、云中郡,原为楼烦地。赵武灵王破楼烦、林胡后置;代郡,原为代国地,为赵襄子所灭,赵武灵王时置郡。韩国有:上党郡,韩分晋上党地置,三川郡,韩宣王时置;上蔡郡,韩厘王时置。楚国有:宛郡、汉中郡,均为楚悼王时置;新城郡,原为韩地,后为楚所得,怀王时置郡;江东郡,楚怀王灭越后置;黔中郡,楚威王时置;巫郡,楚怀王时已设郡。燕国有:上谷郡、渔阳郡、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均为秦开破东胡后置。七国中唯齐国不设郡。秦国在统一六国后除京师地区的内史外,共分三十五郡,都是在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陆续设置的,有一些郡则是五国原设而秦沿置的。战国时秦国除三十五郡外还有陶郡,原为宋地,齐灭宋后属齐,后为秦所得,作为魏冉封邑,魏冉死后置为郡,后为魏所攻取,秦灭魏后未再设。参见“三十六郡”。

猜你喜欢

  • 司会上士、中士、旅下士

    官名。见“司会中大夫”。

  • 绫锦织染提举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局置司,秩从五品,隶异样局总管府。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 羽人

    官名。①春秋时齐国置。《晏子春秋·外篇》:“景公盖姣,有羽人视景公僭者。”②一说为周朝置,掌征收羽毛制作饰物。《周礼·地官》:“羽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徒八人”,“掌以时征羽翮之政于山泽之农,以当邦赋

  • 司几筵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司几筵中士佐官,正一命。

  • 上虞备用处

    即“尚虞备用处”。官署名。清初置,又称尚虞备用处或黏竿处。“虞”在古代为掌山泽之官,或假借作“娱”。本处的职掌,主要是日常协助侍卫处与护军营护卫皇帝,并备皇帝出巡时偶作“垂钓”的承应事务。初设侍卫领班

  • 衙前

    官名。唐、宋州府衙门胥佐统称。唐末、五代,多由衙校充当,称将吏衙前,属军职,分管州府各种公务,有都知兵马使、兵马使、中军使、都押衙、押衙、教练使、子城使等名目。宋初沿置,不属军职,用为公人迁转之阶,掌

  • 武义大夫

    阶官名。北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武臣官名,改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置,为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 改昭勇将军而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三品之封赠。三十二年

  • 班改

    官场用语。宋朝选人经磨勘应改京官者,须赴班引见皇帝,方能正式改官,称班改。参见“班引”。宋制,选人经过磨勘改为京官,须赴班引见皇帝始得改官,故称选举人改官为班改。参见“班引”。

  • 总治河防使

    官名。元置,《元史·贾鲁传》载:“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

  • 技击

    战国时齐国经过考选和训练的步兵之称。因其持戟,又称持戟之士;又因其驻防于五都,又称“五都之兵”或“五家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