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置,以他官兼,凡天下钱谷簿书,悉裁遣。官名。五代后唐设置。掌核实全国财赋,以宦者为之。《册府元龟·邦计部·总序》记后唐庄宗即位,以李绍宏为宣徽南院使兼掌内勾,天下财谷皆
官名。西魏、北周置,详见“庶侍下士”。
官名。辽朝北面官,总领围场事务。下置都管、使、副使等职。
官名。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 置。为尚书省右士曹长官。后罢。
官名。金代太子属官有赞仪,掌赞礼仪。见《金史·百官三·詹事院》。
官名。新莽末更始政权置。东汉亦置,汉碑有记载,为封国所置三老,职掌同三老。《后汉书·刘玄传》: “悉拜置诸将,以族父良为国三老。”参见“三老”。官名。汉代在郡国县乡置三老,在郡为郡三老,在王国为国三老
清代吏部内部机构。掌督催四司议办事件,使其按期完成。设官有郎中、员外郎与主事,均无员额,由尚书在司员中轮派。其下设经承二人,以协助办事。
吏名。宋朝谏院置。
郡分职吏名。晋置,见《金石录》二○《晋彭祈碑阴》,掌监畜牧之事。
官名。元朝特有的官名。元朝的文散官分四十二阶,崇进是前阶,为正一品官。无实际职务。见《元史·百官七·文散官》。文散官名。金代始置,秩从一品下。元升为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