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常调

常调

官制用语。宋朝判、司、簿、尉及其摄官,依不同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是否流外,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录,称为常调。以此法升转之官,则称常调官。时有俗语说: “家常饭好吃,常调官好做”。


宋制,吏部按正常制度对官员注授差遣,称为常调,即按照官员的不同官阶、出身、任数、考数、举主员数,逐级升任相应的差遣。其后历代均以循资任用官员为常调。

猜你喜欢

  • 典客

    ①官名,秦、西汉初皆置,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务。景帝中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名大鸿胪。参见“大鸿胪”。②吏职名。唐朝鸿胪寺典客署属官,员十三人。参

  • 武选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武选司。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掌理武职选授,升调、袭替、功赏之事,并典营制及土司之政令。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司马部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兵部亦置。

  • 弼德院副院长

    官名。清末弼德院副长官。宣统三年(1911)设。一人,特简。掌佐院长总理全院事务,院长有事故时代行其职。官名。清末置,为弼德院的副长官,见“弼德院”。

  • 监书博士

    官名。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始置,属艺文监。员额二人,正五品,掌品定书画,择朝臣中见识广博者充任。其下有书吏一人。

  • 普通教育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属教育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所掌为:一、师范学校;二、中学校;三、小学和蒙养院;四、普通实业学校;五、盲哑学校,其他残废等特种学校;六、和以上相等的各种学校;

  • 司辰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司辰中士佐官,正一命。

  • 左当户

    官名。匈奴置。由四贵姓中的兰氏充任。

  • 巡警公所

    官署名。清末各省巡警道衙署。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革地方官制,始设。置巡道一人,下设总务、行政、司法、卫生四科。各科置科长(正六品)一人,副科长(正七品)一人,科员(正八品)若干人。掌全省巡警、消

  • 宛平县尹

    官名。宛平县为元代京县之一,秩正六品,治所在大都丽正门以西。置达鲁花赤、尹各一人,丞三人,主簿三人,尉一人,典史三人,司吏二十六人。

  • 礼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礼部长官。职掌同尚书。 参见“礼部”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