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谤
官吏失职而受责难。《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敢辱高位,以速官谤。”
官吏失职而受责难。《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敢辱高位,以速官谤。”
①明清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头领之称呼。②明清土司佐治官之统称。无职衔。多为土官宗亲充任,或亦参以异姓。一土官之下,往往设有数名。均由土官自行指派。有管辖之地面,替土官征税治民。其名称视地区之不同,有营长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于磨勘司置司丞,不分左右,五人,佐司令掌司事。十年革。十四年复置,始分左、右,各一人。二十年复罢。
官名。见“会同馆”。
官名。战国魏置。对别国人在本国任将军职务者以客礼相待,故称。《战国策·赵策三》: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鲍彪注: “称客,则衍他国人仕魏也。”任用外国人做将军称客将军,且以客礼待之。将军掌帅
官名。元置,为典瑞院的佐官,秩正四品,员额二人。
官名。即提点刑狱,简称“提刑”或“宪”。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遣常参官分往诸路,相度田土苗稼,点检采访公事。九年,复遣朝臣至江南道采访。太宗端拱元年(988),改于诸路转运司置提点刑狱,掌本路司
见“保正”。
官名。 西魏、 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记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八月,回纥等十一姓各遣使归命,乞置官司,太宗大喜,遣使纳之。
官名,汉置,为将作少府之副,佐其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等。西汉有两丞,东汉改为一丞,俸六百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作少府》。官名。为秦代将作少府的副职,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丞”,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