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安北将军

安北将军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 (220—226)、明帝太和 (227—233) 中置,与安东、安西、安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为出镇北方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权任很重。三国魏、晋、宋皆定为三品。十六国汉、后秦、西秦、南凉亦置。南朝宋三品。梁、陈时加安前、安后、安左、安右将军,合称八安将军。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陈改为拟三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二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改为三品,北齐仍三品。


杂号将军名,南北朝时南朝梁陈皆置,官品第三,秩中二千石。见《隋书·百官志上》。

猜你喜欢

  • 平南虎威将军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龙骧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牢城军

    金代诸路军之一。由尝为盗窃者组成,以充防筑之役。

  • 景运门值班大臣

    官名。清置,属“护军营”,见该条。

  • 上下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公卿大夫、士的统称。《礼记·曲礼(上)》 :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孔颖达《正义》: “上谓公卿大夫,下谓士也。”

  • 掌旗官

    官名。清末新陆军军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标一人,正六品,副军校充,奏补。掌奉持步马队标旗。炮队不置。军中佐官名。清末设于新军各标,掌军中旗帜。

  • 校书郎中

    官名,东汉置,掌典校秘书。《后汉书·马融列传》:“(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 光禄司

    官署名。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改光禄寺置,职掌机构略同,升其秩。卿从三品、少卿从四品,丞从六品。所用司官,或内官,或流官,或庖人,出身不同,皆授散官。十年定其散官品秩,内官、流官除授者各照内官、流

  • 太子左右部督

    东宫武官名。三国吴置,吕据曾为太子右部督。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说:“既有右部督,则有左部可知,此官疑典太子宿卫。”

  • 七舆大夫

    春秋晋国下军的舆帅有七人,统称为七舆大夫。《左传·僖公十年》“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襄公二十三年》: “唯魏氏及七舆大夫与之。”《史记·晋世家》: “惠公之主,倍秦地及里克,诛七舆大夫,国人不

  • 加散官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历代多有此制,如《明史》卷二五○记孙承宗“先已屡加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遂加特进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