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守道

守道

官名。又称分守道。明清道员之一。主掌钱谷之事。如再兼某衔者,则更兼管其事。明朝永乐(1403—1424) 年间,常派方面官巡视民瘼,遂定布政司之右参政、右参议分守各属府州县。共设六十道。两京不设布政司,守道无所属,则寄衔于邻近省之布政司。清顺治 (1644—1661) 中沿设,前后共二十人,除数省不设外,设者多则三人,少则一人。各道员或通辖全省,或分辖三四府州,皆因事设官,裁设衔额无定,带原品衔充任。十六年定各道均兼布政使司衔。乾隆十八年 (1753)裁参政、参议等衔,定为正四品官。守道由此从临时性之“差使”,转为实官。嘉庆四年 (1799) 准其密折奏事。加之兼衔者多,事权益重,渐与布、按二司并论。所属有库大使、仓大使、典吏、攒典等员分办事务,皆因地建置,不备设。宣统三年 (1911),清亡遂废。


官名。明代布政司设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督察州县。清初沿用明制,布政司置左、右参议,称为守道。初辖一府,后辖数府或一省。见《明史·职官四·布政司》、《清史稿·职官三·布、按二司》、《清通典·职官十二》、《历代职官简释·守道》。

猜你喜欢

  • 征蛮都督

    官名。北魏置。《魏书·道武七王列传》:“(元谦)后拜前军将军,征蛮都督。”

  • 尚宝监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置,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

  • 审计处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详“陆军审计处”。官署名。民国置,为地方审计机关,属审计部,设在各省政府和直属行政院的市政府,掌理本省或本市中央及地方各机关的审计事务。

  • 州司马

    ①清朝州同之别称。②州衙佐贰官,与州长史同掌统州僚,纪纲职务。唐上州为从五品下,下州为从六品上。官名。唐代州的长官称刺史,其佐官有别驾、长史、司马,或都置,或置其一二,中叶以后,多置司马。上州为从五品

  • 累室帅

    女官名。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无定员,六品。

  • 工官

    官署名。西汉属少府。蜀郡、广汉郡、泰山奉高、济南东平陵、南阳宛、颍川阳翟、河南郡、河内郡、怀县等处均置,各有专业分工,如制造兵器、日用器物或手工艺品。元帝时蜀郡、广汉郡工官制作金银器,一岁费用达五百万

  • 驸马都尉府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皇族帐官,掌公主帐宅之事。

  • 土推官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贵州省设有; 设于府内。正七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一人,置于镇远府。

  • 富宁库

    官库名。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始设,属户部。分掌万亿宝源库出纳金银之事。置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又有吏目一人,其后司吏增至六人,译史一人,司库八人。参见“

  • 左讲经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一人,正八品。清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正八品。依例升迁右阐教,缺出由右讲经升补。